和田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润疆进家庭讲好新疆故事104 [复制链接]

1#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妇联开展“文化润疆进家庭”行动,邀请万个家庭讲好新疆故事,表达广大家庭爱国爱家、和谐和睦,彰显美家美户的家国情怀。这些家庭崇德向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奋勇担当,书写勤劳致富爱岗敬业的人生;廉洁齐家,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孝老爱亲,坚守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科学教子,努力为国家培养教育有用人才;热心公益,用真情无私传递爱的温暖……天山南北有无数个“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积极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让我们一起聆听和阅读他们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弘扬他们的小家大爱,全方位、深层次讲好新疆故事。

和田地区税务局赵彦龙家庭

赵彦龙是国家税务总局和田地区税务局企业所得税科科长。他在和田市吉亚乡巴什吐格曼村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三年,带领村民克服种种困难,以“村委会+企业+贫困户”的模式成立种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鸽产业。妻子薛辉是一名基层公安民警。夫妻二人在工作中敬业勤奋,不吝汗水和付出,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年,赵彦龙作为第一书记来到巴什吐格曼村。他带领工作队员们一户一户反复走访、调研,精准制定了契合实际的一户多策、一人一策的措施。与村“两委”和村里的养鸽大户协商后,赵彦龙又邀请了专业人员做了可行性评估,申请到了万的项目基建款。就这样,巴什吐格曼村以“村委会+企业+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和田市昆和种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不占用农民耕地,鸽产业基地建在了戈壁滩,只有三相电可用。春天里风大,电线被压断了,孵化器里第一批鸽子蛋全死了,赵彦龙自掏腰包垫付了工人们的工资。场里好不容易有了点效益,负责技术支持的外聘场长又离开了,没有关键技术,基地的鸽蛋孵化率骤降。紧接着,买饲料又面临现金结账的困难。单位同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他凑了10万块钱,才买到了第一批饲料。村民如则麦麦提·依米尔哈孜说:“筹集基建资金、通水、跑销路……样样都是来之不易的,也就是赵书记有恒心、有韧劲,扛下了一切。”终于,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养鸽基地养殖规模由1万只发展到2万只,成为和田市规模最大的种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乳鸽和鸽蛋累计销售收入已突破万元,共向村委会分红收入11余万元、向全乡托养鸽子的户村民分红16余万元,累计发放工资近80余万元。工人由最初的6人发展到18人,人均月工资至少0元,并且在全市合作社范围内率先试点员工工资年底双薪制。

致富产业有了,但村里还有些年轻人没有稳定就业。赵彦龙联系了就近的服装厂,让有意愿的村民进厂跟班学习。一部分在厂里就业,一部分学到技术自主创业。这还不够,赵彦龙跑夜市、逛门店、找工地、考察市场,带领有意愿创业的青年创业。如今巴什吐格曼村的年轻人们个个月收入四、五千,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跑出了加速度。

凭着“来了就得为百姓做点什么,他们不富起来我决不离开”的信念、凭着“脚板从水泡走出老茧”的韧劲,赵彦龙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成了村里的活字典。谁家孩子冬衣单薄、谁家有人生病没有及时治疗、谁家庄稼还没收,他脑子里的地图都能瞬间闪现。他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通过社会帮扶、自筹资金、后盾单位支持等方式为全村铺上水泥路、改造了庭院、点亮了路灯,医院为13个患病村民免费检查和治疗。

赵彦龙和妻子薛辉在事业上彼此携手,薛辉在自己的工作之余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照顾着一家老小的生活。一家人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书写了美好人生。

年,赵彦龙家庭荣获自治区“最美家庭”。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联

编辑/周婉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