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议室挪到活动室,又从活动室挪到会议室,28袋帮扶大米和面粉的安置问题成了摆在第一书记颜鲁晓面前一道尴尬的难题。“群众服务站里的的帮扶物资已经放满,多出来的这28袋大米面粉也没地儿放了。”
颜鲁晓口中的群众服务站是和田市玉龙喀什镇依盖尔其村为解困难群众燃眉之急,在帮扶单位、爱心企业等捐助下建立的。困难群众只需登记,即可免费领取米、面、油、衣物等帮扶物资。原本还是很受群众欢迎的“香饽饽”,从去年开始却渐渐受了冷落。
依盖尔其村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村,人均只有0.4亩地。年被识别为深度贫困村,全村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户人。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依盖尔其村充分发挥离市区搭界的地里优势,利用市政公共服务、市民生活服务、园区产业发展等就业资源,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帮助农民了稳定增收,群众生活品质有了明显改善,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村民阿布提·奥布力喀斯木以前是群众服务站的“常客”,每两个月就要去领一次大米和面粉。“没办法啊,以前一家6口人只有3亩小麦,经济收入全靠丈夫一人打零工一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帮扶物资能缓解家里很大的一部压力。”阿布提告诉记者,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这两年丈夫在市里的燃气公司上班,女儿在饭店打工,自己利用小额贴息贷款在家搞起了养殖。
在阿布提家,水泥平整的的小院三区分离,生活区富民安居房宽敞明亮,地上铺设的是木地板,各种生活家居一应俱全;屋前种植区里,红彤彤的西红柿坠挂在枝头,葡萄藤顺着架子爬上了房顶,一串串即将成熟的葡萄像是剔透的玛瑙;屋后是养殖区,3头牛,15只羊在食槽里悠闲地吃食。
“现在丈夫每月元工资,女儿多元,我虽然没工作,但在家养牛养羊也能每年收入2万元左右,我家还被村里评为了‘就业示范户’呢。”葡萄架下,阿布提一边麻利地从院里水龙头上接上自来水,搓洗着盆中的衣服一边自豪地说:“从年下半年,就再不用去领帮扶物资了。”
依盖尔其村在鼓励农民积极就业的同时,还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之路,转变养殖模式,通过“合作社+农户”“大户+农户”的养殖方式,把零散养殖转化为规模养殖。全村年养殖纯收入元以上的养殖大户从年的28户,如今已经增加到了77户。年全村居民人均收入元,而全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则达到元。
“免费扶贫物资没人领,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这两年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了,另一方是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依盖尔其村第一书记、地区住建局“访惠聚”驻依盖尔其村工作队队长颜鲁晓说。
“群众服务中心建立后,免费的帮扶物资的确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但部分人也因此产生了‘等靠要’的消极思想。”颜鲁晓坦言。村“两委”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强化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美丽庭院示范户”“就业示范户”“产业示范户”“致富带头人”等评选活动,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在全村形成了“以致富为荣,人人争当致富典型”的良好氛围,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现在‘排挡子’(钱)有呢,不愁吃不愁穿,再向政府伸手就太没面子了。”从贫困户转变为致富带头人的村民阿布都克热木·吐送托合提自豪地说。(牛斌)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