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镯,又称“钏”、“手环”、“臂环”,是一种戴在手腕部位的环形装饰品。其材质多种多样,古代有陶制的,植物藤类编织的、金银等贵金属的铸造的以及手镯中最重要的一个种类是玉镯。
这只玉镯外径7.8厘米,内径5.8厘米,重58克。外圈圆,内圈圆,而且内圈打磨的较平,条杆呈半圆形,是一只平安镯。
从开窗看,玉质为和田青白玉。玉质老熟,包浆莹润,光气自然。玉镯本身遍布细细的黄褐色的牛毛纹。牛毛纹形态自然,分布无规律,其原理为土壤中的铁离子沁入玉质间细微裂隙中形成的。在玉镯上有一处绺裂,沁色较重,形成黑色沁斑。打光看沁色过渡自然,深浅不一。
牛毛纹绺裂处黑色沁斑
这只玉镯加工比较精细,但是侧光看,还是能看到手工磨制的痕迹,尤其是内圈并不是非常平整。在放大镜下观察,玉镯表面可以看到细密的解玉砂的抛光痕。
这支玉镯为明清时期的作品,而手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目前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并且出土了大量的手镯。古代,打猎时为了防止野兽对手臂的伤害,往往带有石制护臂,后来逐渐演化成玉镯。当时手镯的佩戴不仅仅局限于女性,同样男性也可以佩戴,男性佩戴手镯则是为了向别人显示自己的地位、身份、等级,地位越高、身份越尊贵的人佩戴的手镯数量越多。经常在文化期的墓葬中发现氏族部落首领戴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手镯陪葬。从出土的手镯来看,在新石器时期手镯的制作方式就已经很丰富了,制作工艺也十分精良。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