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当代书法网一键
干燥的气候与沙尘天气让他身体不适,办公区和工地间两点一线的忙碌生活让他没有时间外出,没有精力游览和田,他对和田的印象除了玉就是风沙。这个人叫杨之。
杨之到和田一个多月后,和田地委宣传部和文联、作家协会等单位组织记者、作家和书画家到他工作的援建工程去采风,他认识了画家曹建斌。曹建斌的油画让杨之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和田,迷上了和田,喜欢上了维吾尔族风情,还喜欢上了这里淳朴的人们。杨之说,浩瀚的沙漠和雄伟的昆仑山给这里的人们注入了一种勇气、一种独特的生活色彩。
杨之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当代书法网首席执行官,年还获得“当代书法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提名。“来和田之前,在网上搜过有关和田书法界的信息,结果让人失望。”杨之说,他觉得在和田会难觅知音。
曹建斌是和田有名的画家,他带着杨之很快融入了和田的文化圈子。杨之说,在和田能认识这么多书画爱好者,出乎预料。
在和田,杨之马不停蹄忙碌的是北京城建集团和田援疆工程总承包部的工作。但不知不觉间,他却做起了文化援疆的事情。
年4月,杨之组织和田地区的7名书画名家慰问武警官兵。自己开笔,与官兵们一起挥毫泼墨,创作书法、绘画作品,为武警官兵送上文化大餐,拓宽了基层官兵视野。9月,他又代表当代书法网,向武警官兵们赠送了新出版的当代书法网文丛《与梦同住——当代书画名家访记》。
同年9月初,杨之带领王墉、荆戈、范君州等书法家到兰州*区驻喀什某部,与著名*旅书法家彭立新、任*以及部队书法爱好者进行书艺交流。他现场点评了官兵创作的书法作品。
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兵团书法家协会在农十四师举办的一期书法培训班上,杨之讲授的课,让兵团的书法家们受益匪浅。
杨之还在当代书法网免费为和田地区具有一定水平的书法家和画家开了专栏,大力宣传和田地区的文化人。曹建斌的油画、尤昌安的书法作品专栏,让网友们对和田的魅力赞美不已。只要是有关和田的书画活动,他都会在当代书法网里作报道宣传,让全国的书画爱好者
杨之利用空闲时间在和田、喀什等地做了很多次文化慰问活动,免费为官兵点评书法作品,免费为他们写字。
杨之打算在时机成熟、准备充分的时候,举办一次南疆三地州书画爱好者的书画展。他认为,民族文化应当多交流,因为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语言上的共点,更需要相互了解文化。
杨之的身影依旧忙碌在援疆工程承包部的办公区和工地间,依旧执着地为和田的书画圈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儿。他说自己就像塔克拉玛干的一粒沙子,很普通……
(边骥点评)杨之到*的任务,是和当地援疆干部一起,帮助和田群众改善贫困面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可是作为一个文化人的他,自觉地做起了丰富当地文化活动、提升当地书画水平的工作,这让他自己的生活多彩了,援疆工作出彩了。
古语讲“有志者事竟成”。杨之不愧为有志者和成事者,他的行为令人起敬,值得大家学习。
(原载年3月25日《*日报》一版二条,人民网、搜狐网、*日报网、*天山网、*文明网、中国甘肃网、亚心网、中国宁夏网、新丝路网等70多家网站转载)
笔带中原气胸怀大漠风
——杨之其人其书
尤昌安
在援疆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个身份特殊的人,它既是一名光荣的援疆干部,又是一名书法艺术的传播者,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着他对援疆工作的理解和对*各族人民的热爱,他就是著名书法家杨之先生。
认识杨之兄大约是在年4、5月间。
也许是主办方的特意安排,在一次雅集上,我的旁边坐着一位中等身材,体态适中,肤色略显黝黑,鼻梁上架着一幅眼镜且偶尔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的中年人,看上去很是温文尔雅。话虽然不多,但无论是谁发言,他都耐心地听讲,还不时报以点头微笑,大家都恭敬地称呼他为杨书记。一打听,方知他是河南新蔡人,部队退伍后留京做事,由北京来和田参与援建工作,任北京城建集团*和田援建工程总承包部书记,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建设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当代书法网首席执行官、总编辑、当代书法论坛坛主。由于都有当兵经历,且平素都爱好舞文弄墨,心中便对他油然而生出几分敬意来。他告诉我,在来和田之前,曾在网上搜索和田书画家的信息,竟然一无所获,这使我这个地区书协副主席很是脸红了一阵子。
此后,杨之多次带领和田的书画家们深入驻和部队等开展书画进*(警)营活动。在活动中,就我的观察来看,杨之是属于那种“清兴忽来诗能下酒,豪情一往剑可赠人”的人。凡有所需,他必有所应,从不计较得失,仅为*地书画爱好者就留下了数以千计的书法作品。他还代表当代书法网,向武警官兵们和十四师文联赠送由他主编的当代书法网文丛《与梦同住——当代书画名家访记》,向和田地区文联、十四师文联赠送书法字帖及挂图共本(张);多次义务为和田地区和十四师书法爱好者讲授书法课、点评书画作品;在当代书法网为和田的书画家开设专栏,大力宣传和田地区的文化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培养和带动了当地一大批书画爱好者。我曾在《四送杨之之京》中这样赞扬他:“只惟奉献不惟钱,文化援疆年复年。舞凤翔鸾称国手,传经送宝比时贤。直教道友心田绿,转觉边城艺蕊妍。谁识斯人真意气,初衷坚守自留连。“他的到来,在和田的书画艺术界真是搅起了一潭春水。
在几年的相处中,杨之谦逊质朴、坦荡率真、不事张扬的谦谦君子之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网友、书友等在媒体、书刊上发表的诸如《我所认识的杨之》、《坛主杨之的十个瞬间》、《北行漫记之走近杨之》、《戏说书法网络巨头之横空出世的杨之》、《热衷文化援疆的杨之》等美文,对他解读得可谓惟妙惟肖。另一方面,他在和田的“主业”是援建,在三年的援建工作中,他带领北京城建职工,先后完成了和田市首都花园小区一期、二期、京和大厦、洛浦县旅游风情街、洛浦小学、幼儿园等近20万平米工程的施工任务,坚实的楼房将永久地验证着建设者的光辉业绩。这些,都无须我再置喙。这里,单说一下他的书法。
杨之的书法得名家真传。年6月出生的他,早在老家新蔡求学时,雄强大气的中原书风,就曾让他心里痒痒的,染指翰墨,结缘书法。若论起步入正途,还是在北京部队服役时。年杨之参加了北京海淀区文化馆举办的书法培训班的学习。在培训班上接受了书法理论和技法的系统训练,老师孟繁禧先生手把手地教他临习传统名帖。这为他后来的书法创作实践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杨之深知“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之理,楷隶行草篆,循序渐进,还真写得有模有样起来。后来,杨之又结识了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十数年来的耳提面命,使他习惯游走于笔墨线条之间,浸润于丹青挥毫之际,潜心于卷帙书翰之中,书艺水平大进,逐步形成了用笔精到,力沉势雄,气象开阔的富有阳刚之美的书法艺术风格,并以此为武器积极为社会服务。
杨之的楷书以九成宫为基,先后研习、取法于赵孟頫的《胆巴碑》、《妙严寺记》,*道周的楷书等。追根溯源,直入魏晋堂奥,深得钟、王神髓。你看他用小楷抄写的《心经》,结字端严而不失活泼,用笔沉稳又不失灵动。既有传统楷书的严谨,又有当代审美的时代气息,形式与内容契合可谓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令人赏心悦目。
杨之的隶书以学《张迁碑》、《石门颂》、《乙瑛碑》为主,又吸取了历代隶书名家之精华,所书古拙淡雅、真率天成,化汉隶碑额的庄严肃穆为轻颖的拈来之笔,颇见自家风范。
杨之的行草书曾胎息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之后又转习王羲之的《圣教序》、王铎等明清墨迹、孙过庭的《书谱》等,章法开合有度,笔法浑厚凝重,结字或连或断,偶以章草笔意出之,气韵生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行气贯通,妙趣无穷。
杨之的篆书取法于《石鼓》、《散氏盘》、《大盂鼎》等,其所书丛文俊先生的“临池赋闲且观风云起,著书为乐犹叹华发岁月增”联语,四尺中堂被他经营得点画凝重、布局疏朗、气息高雅且笔意灵动,章法新颖,形式感强、视觉效果佳。
难怪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著名书法家张荣庆先生曾这样评价他:“杨之于繁忙的工作与网站事务之余,始终临池不辍,用功颇勤。对于杨之的书法,我总的印象是:传统根底厚实,取法涉猎既广,故能写多种书体,感觉他的帖一路楷书、行草书,气息好,清爽有致,当为其长项。”中国书法家协会分*组副书记、秘书长、著名书法家陈洪武先生称赞他的书法“大气不雕,古厚自然。”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篆刻家李刚田先生更是夸他书如其人,“笔带中原气,胸怀大漠风。”确为的评。
杨之兄告诉我,他准备办一个“援疆情——杨之书法展”,许多当今书坛名家大腕得知消息后,纷纷撰文题字题词祝贺,如李铎、张海、言恭达、王家新、李松、张坤山、胡秋萍、于小山、王友谊、白景峰、张国辉、朱守道、孙峰等,足见其为人为艺之真诚也。
杨之兄正值盛年,我相信,以他这样的人生和艺术境界去为人、为学、为艺,必有大成矣!
文化援疆
慰问和田武警某支队官兵
慰问驻和田山西某武警部队官兵
在塔什库尔干县武警中队为战士们创作作品
与兰州*区驻喀什某部官兵交流书艺
与兰州*区驻喀什某部官兵交流书艺
与兰州*区驻喀什某部官兵交流书艺
慰问和田武警战士、点评作品
与兰州*区驻喀什某部官兵交流书艺
与兰州*区驻喀什某部官兵交流书艺
慰问和田武警某部,为战士创作作品
接受和田电视台记者采访
八一建*节慰问解放*驻和田某部官兵
文化志愿者书画下基层笔会
组织和田书画界新春雅集
“西部采风行”将*书画家和田笔会
为北京市援建*和田“首都花园”小区题字
为北京市援建*和田“首都花园”小区题字
应邀题词
投稿邮箱:ddsf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