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看的扳指,原来以前用处这么大 [复制链接]

1#
对于荨麻疹这种疾病大家了解多少 http://health.yealer.com/xmz/2014/2014-05-30/6033.html

乾隆御制诗《咏射鹿玉韘》

快马飞生耳后风,

浮麋数肋中无空。

漫言刻玉占佳兆,

发羽抨弦屡此同。

武能携剑*沙立战马,文能雨疏云朗诵铅华。扳指,可以说是冠于指上的戎马,岁月老去,只剩下柔情风华。

乾隆扳指

扳指被称为韘(shè),是古人射箭时戴在大拇指上拉弓用的工具。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韘字的解释是:“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

韘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十分流行。战国时期扳指开始变短,到了西汉,韘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逐渐失去其实用价值,成为一种装饰品。

直到清朝,扳指再次迎来它的辉煌。清代以民族*事力量夺取天下,射箭作为冷兵器时代重要的个人*事技能受到极大重视。

因此清朝八旗子弟对扳指十分重视,几乎人手一枚,因而成习。

初时因重实用,大小扳指皆选韧涩材质制作,宽窄肥瘦不一,因人而异,以便套带。满族人入关后,大量贵族子弟不再习武.

扳指也从*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饰品,由于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质地亦由原来的鹿角、发展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

清中期碧玉兽面纹扳指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贵族扳指以翡翠、羊脂玉等为上选。以其大小厚薄论,又有文武之分.

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后汉族人士亦多效此风。

清巧色浅灰玉扳指

说到扳指,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清乾隆皇帝对扳指的喜爱众所周知,单为玉扳指就写下了近50首诗作,还经常用“殊珍”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玉扳指材质的美妙。

清乾隆白玉御题诗扳指

据《乾隆大阅图》等宫廷绘画,可以发现乾隆在平时的骑射实战中所用的扳指多是角、牙制作,可见玉扳指已经超出了实用价值。

清乾隆巧色“射鹄恒用”玉扳指

乾隆之所以那么喜爱扳指,是因为他认为“扳指”既象征了满洲民族的家法,又凝结着儒家正统中培养君子的“射”礼。

“玉”既有璆琳之美质,又有“君子比德于玉”的深刻寓意。故以美玉制扳指,便浓缩了满汉文明,融合了文武之道,既能时时玩赏于手,又能刻刻警戒于心。

和田籽料龙扳指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扳指的原有的实用功能已消失殆尽,*旅戎马,枪林剑雨已离我们远去,扳指结束了它的戎马一生。收起坚硬的外壳,透露着柔情,展现着它的绝代风华。

在这里,扳指已经成为一件超越实用价值的神圣之物,具有难以企及的文化内涵。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