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策勒县委这个县成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精准扶贫摘贫帽产业发展铺富路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策勒县委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策勒县委始终把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发扬“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壮志如铁的决心、绣花功夫的用心和万夫一力的齐心,紧盯“硬骨头”,拆除“拦路石”,一步一个脚印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年11月,经自治区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户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向*中央和自治区*委交上了一份合格的脱贫攻坚成绩单。

坚持把发展和培育产业作为根本之策安居富民房。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策勒县紧紧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定位和自然禀赋,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通过“企业+合作社+*支部+贫困户”经营模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目前,我们饭后讨论最多的就是兔子,它可是我们的‘宝贝’。”在策勒县策勒乡巴什玉吉买村的兔舍里,村民帕塔姆汗·图尔荪尼亚孜边查看小兔子的生长情况边说。“以前我很羡慕那些养兔子挣钱的人。现在,有专门的技术员手把手教我,我也能养好兔子,挣上钱了。”一提起兔子,帕塔姆汗就赞不绝口,“我已经养了3批,每批只,纯收入多元,今年还可以养一批。”针对农户不会养、不敢养兔子的现象,当地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易地搬迁安置区的设施农业大棚。凭借产业发展“东风”,脱贫致富的可不止帕塔姆汗。策勒乡阿日西村村民麦麦提敏·阿布杜莫敏和妻子现在都是策勒县*沙漠枣业有限公司员工。“除了种好家里的5亩红枣地外,现在我们有了稳定的工作,两人每个月拿上元的工资,这样算一年收入元,我们家年一年的收入达到元。”麦麦提敏细算一番之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沙漠枣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亩,建设厂区平方米,有3条现代化红枣制品生产线,一个平方米综合冷库,企业被评为自治区特色林果业标准示范绿色基地。目前,公司形成了集种植、加工、收购、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企业,近户枣农的枣园从种到收可以享受到统一管理、统一用肥、统一公司化的服务,公司的成立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策勒县津南新村。这只是策勒县壮大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策勒县坚持“稳粮、强果、兴畜、促特色”发展思路,依托沙漠枣业、帮帮兔、津垦奥群等企业,推行标准化种养殖,实现产业集群,建成肉羊、肉兔、肉牛基地13个,出栏量达.46万只,建成红枣、核桃、杏、石榴四大果品基地,年产量达8.23万吨。与此同时,策勒县还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稳步推进昆仑山景区、沙海碧湖景区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牧场的草绿了,奴尔乡乡间公路上排起了长长的旅游车队;石榴花红了,策勒乡千亩石榴观光园中,歌声飞扬,彩裙飘飘。一个个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特色产品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亮,销路也越来越宽。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分享着旅游发展红利,靠吃“旅游饭”摆脱了贫困。3年来,全县各项经济指标年均以接近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88.2%,财*收入同比增长34.2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2%。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刚刚过去的春节,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麦提图尔荪·艾萨坚守在岗位上。4年前,他和妻子从策勒县来到乌鲁木齐就业,如今夫妻俩月收入有多元,孩子也在身边上学。“我们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收入稳定,生活越来越好。”麦提图尔荪说。策勒县天津工业园。年以来,累计转移就业31万人次,每年转移就业保持在5.5万人以上。受益于就业惠民*策,更多像麦提图尔荪这样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事干、有钱挣,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生活越来越幸福。策勒县坚持“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抓手,以“阳光策勒人”为品牌,把就近就地就业和有序转移输出就业有机结合,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今年27岁的美合日古丽·艾萨在策勒县*欧锦亚纺织有限公司工作,年11月底,她通过策勒县的就业扶贫*策应聘上岗,成为一名流水线作业女工。“孩子告诉我,妈妈你越来越漂亮,那一刻我由衷地感到开心。”美合日古丽·艾萨说,这是她工作以后听到的最好的赞美。来到工厂上班之前,她日常生活就是围着灶台转,在家照顾孩子,家里的收入也主要依靠种地。现如今,每个月除了有固定的多元基本工资,每个季度还会有至元不等的绩效考核奖金,家里也在去年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就地就近就业,既能让农民增收,又能不耽误种地和照顾家中的老人孩子,满足了大多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愿望。策勒县积极拓展就业空间,重点实施就地就近就业*策,瞄准电子组装和纺织服装招商引商,引入兆华智能科技、万盛兆和等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因地制宜建立村办工厂、扶贫车间吸纳就业,扶持农村劳务合作组织带动就业,推动产业(工业)园区稳定就业,4.08万人(贫困人口2.85万人)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就业、长期就业。坚持把易地搬迁作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沙漠枣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鹏为当地农民指导红枣种植技术。近年来,策勒县探索易地搬迁“产城融合”模式,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使下山农牧民通过一、二、三产联动,享受县城较完善的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业等城镇化公共服务,同时围绕周边产业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就业,大大拓宽脱贫增收的渠道。策勒县津南新村距离县城3公里,周边2公里范围内配套建设了天津工业园区,是策勒县农民易地搬迁与设施农业、工业园区相结合的产城融合区。村民托合萨伊普罕·阿里木搬入津南新村,80平方米的新房配备了电视机、冰箱、液化气灶等设施,还有规划整齐的庭院。搬迁之前,她们一家人在山区以放牧为生,收入很不稳定。如今丈夫在县城开出租车,而她则在家附近的温室大棚里种植果蔬,不仅脱了贫,生活面貌更是焕然一新。坚持“挪穷窝、拔穷根、摘穷帽”,因地制宜建成小康新区等5个集中安置点,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户贫困群众喜迁新居。在策勒县另一处易地搬迁点——小康新区,50位村民正在新建的扶贫车间里加紧生产一批订单校服。3年前,从50公里外的昆仑山深处搬下来的布威再乃普罕·麦提图尔荪一家,不仅住进了70多平方米的新房,种植红枣,养了羊,还在策勒县小康新区扶贫服装车间实现了梦想,完成从农牧民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换。通过安置就业、开发产业等措施,为搬迁户配上“双保险”,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投入资金8.74亿元,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6个,建成奴尔水库等水利枢纽工程,彻底结束喝涝坝水、苦咸水历史。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策勒县委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号召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灌每一处贫瘠,用智慧和热血为群众筑起奔向小康的幸福路,向*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END

来源:和田日报融媒记者牛斌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1.谈科技创新,习近平这些话掷地有声2.*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3.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府召开第次常务会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