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求是网 [复制链接]

1#

《习近平谈治国理*》第三卷收入的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方向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价值取向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主要任务是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基本目标是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内涵。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导我们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要始终注重落实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事实有力证明,我们*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们将要历史性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绝对贫困问题,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主要教育指标达到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年的77.3岁;

建立了特困供养、高龄津贴和贫困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制度,惠及多万老年人,“老有所养”正在变为现实。

这些民生实事,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医院自年起对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低保对象及精准扶贫对象等重点救助对象实行免费基本医疗,即全部免除重点救助对象因病住院产生的*策内自付医疗费用。图为医院心内科护士为一位享受免费基本医疗的患者佩戴吸氧设备。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二者不可偏废。

一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雄厚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循环的重要节点,通过持续改善民生,稳预期、扩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协同推进。

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在守住民生底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水平,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抓紧完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备制度。

当前,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深入,*贫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让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图为年8月25日,在*和田一家服装公司,一名技术员在与工人们做交流。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民生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实际,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要坚守人民立场,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决不能空喊口号、搞花拳绣腿、做表面文章。

详见:《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引》

来源:求是网

策划:徐愚唐淑楠

编制:唐淑楠

审核:李艳玲

监制:张西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