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7.html近日,河北省霸州市一知名钢铁企业董事长马某波*石,花万元买了一块重约18公斤的原石,切开后市场价值不高于.97万元。为此,霸州市警方将云南商人张有省、张晓林、陶德*逮捕。霸州市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提起公诉。
12月21日,云南省石产业促进委员会召开“中国*石第一案对云南石产业影响专题研讨暨媒体见面会”,来自云南的包括摩、张金富、肖永福、李明晨、戴铸明等12名顶级珠宝玉石专家、学者代表,听取了案情介绍后认为,该起交易完全符合*石交易的行业惯例。
媒体见面会
在“中国*石第一案”中,霸州市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显示,年4月24日,张有省伙同张晓林、陶德*,在霸州市某钢铁公司内,将一块翡翠玉石虚构产地为缅甸木那坑口,骗取马某波信任后,以人民币万元的价格卖给马某波。经检测,该玉石实际产地为危地马拉,市场价值不高于人民币.97万元。
涉案原石
就此,云南省石产业促进委员会专家认为,*石过程中,辨别真假的依据是原石有无任何人工造假,包括有无皮壳造假、开口造假、芯子造假、颜色造假、掩盖残缺造假、挖空增透造假、天窗造假等。如果这些环节中有造假行为,就是假的。
在*石行为中,产地不是辨别真假的依据。比如和田玉,不仅是*和田地区有,其他地区也产和田玉。辨别是否是和田玉,只检测矿物成分等,只要符合和田玉的特征,就属于和田玉。
专家们认为,该交易过程符合交易特点,不存在虚构事实。马某波此前曾经多次前往云南购买*石,他虽算不上*石界的行家里手,但也是*石界的老面孔了,熟悉*石的规则、*石的风险,并且请来了广东平洲(中国*石最重要的交易市场之一)的玉石拍卖师郑某生(俗称买家的眼睛、品相师)过来近距离对*石毛料进行看、掂、照、敲、触等方法全方位观测,在双方多个叫价还价的平等协商过程后达成了这块*石的买卖交易。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委员会专家指出,玉石检测,只能对已经切开的石头进行检测,无法对毛石进行检测。玉石检测中,只能检测玉石成分等,不存在检测产地一说。特别是市场价方面,各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存在区别。为此,霸州方面测算出来的市场价格是经不起考验的。对方的检测有没有资质?也需要进一步核实。
专家说法
戴铸明(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宝玉石》杂志社编委,云南珠宝促进会高级顾问,云南珠宝协会副秘书长、副会长):
本案中交易的原石,没有皮、没有裸露,确实是翡翠。霸州方面的这个证据也不充分,产地不作为真假鉴别的依据。矿物成分只要符合翡翠特征,就是翡翠。我的观点是,这次交易符合行业规则和交易惯例,对方请了专家过来看,并讨价还价,谈不上隐瞒真相,何况这块料连皮都没有,容易辨别。该案中没有协议、没有录音、没有确切的证据,只能按行规解决。
我对此案有几个疑问:这种打破行规、不按行规出牌的买主,我们怎么看待?行业里应该用什么样的规范来对待?什么人给予的产地鉴定以及价格评估?在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他们是依据什么作出的结论?
建议在玉石交易没有新办法出台前,不提倡*石交易方式,合适的时候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
张金富(原云南省宝玉石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这个事件的核心是有没有欺骗行为?问题回到这个石头的载体:1.真实性存在。2.这块原石可不可以预见的内容。第一个问题: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这块原石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处理,没有人工染色,整块石头是原石,所以不存在欺骗行为。这块石头的属性,不是明货是*货,不仅是买方在*,卖家也在*,不存在哪一方欺骗。从专业角度上讲,*石有没有可预见性。如果可预见,就不叫*石,神仙难断寸玉。河北方面的做法是错误的。
肖永福(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石从明朝起就开始了。这块料是不是真货,买家请来了“眼睛”(专家、品相师),以“眼睛”的意见买的货,说明买家对这块货是认可的,不能否认买家的交易价格。这块石头在没有打开之前是可以协商退货的,切开后就不能让卖家负责任。
李明晨(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秘书长):
该起交易过程中不存在诈骗行为,实物在这里,不存在诈骗。这个案子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进入司法程序,这么大的金额,如果成立,大半辈子就进去了,对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有警醒作用。
此事的焦点在于:交易属于即时交易合同,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符合交易惯例,在其他行业很少。为什么在这么大的交易金额里没有合同,是行业惯例形成的。马某波将第二块石头扣下,这就不叫*石了。在云南、在缅甸,这个交易规则是世界交易规则,没有哪个国家对玉石交易有强制性规定。
而对方漏洞百出,万元估价多万元,连零头都估算出来了,这太荒谬了,价格评估出了洋相。
向永红(国家注册珠宝质检师、国家注册珠宝评估师、高级工程师):
我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多年,是做鉴定的,按照国家玉石鉴定标准,危地马拉的石头也是按照翡翠鉴定。但翡翠鉴定,没有产地鉴定一说。
新闻背景
*石交易已有数百年历史
专家介绍,*石是珠宝业术语,大多数时候指翡翠原石在开采出来时,有一层风化皮壳包裹着,无法知道其内部的好坏,须切割后才能知道是否为翡翠、品质如何,在切割前发生的交易称为*石。*石前期的名字并不叫*石,而叫*行。而*石师必备这些素质:一是极大的挑战能力、二是冒险精神、三是丰富的经验。
玉石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可见其历史悠久,但*石的历史并不是很悠久,实际上从明朝才开始。
据介绍,未经过加工的翡翠原石称为“毛料”。玉石交易中最赚钱的、最诱惑人的,但也是风险最大的非*石莫属。珠宝界有一句行话:*石如*命。*赢了,十倍百倍地赚,一夜之间成富翁;*垮了,一切都输光赔尽。因为买卖风险极大,故称“*石”。
曾有媒体报道
*石切出翡翠卖家瞬间反悔
双方闹上法庭
法院判决:交易公平,卖家不能反悔
*石是人们经常在云南、*等盛产玉石的地方发生的一种特殊的买卖行为,俗语讲“神仙难断方寸玉”,这不,江苏淮安市淮安区顾某也经营玉石和奇石,当他以元价格卖给陈某一块*石后,他傻了眼!石料里包着鸡蛋大小的翡翠原石。顾某瞬间后悔,不卖了!但交易已完成,陈某坚决不同意顾某反悔,双方闹上法庭。记者年11月27日从淮安市淮安区法院获悉,经该法院林集法庭审理,认为该交易公平,顾某不能反悔。
顾某是一位经营玉石和奇石的商人,他还经常用车拉着石头到处叫卖。年3月,他拉着石头到白马湖农场附近的市场开始售卖。他除了有奇石和玉石,还有从云南收来的一块*石原料。陈某是一个玉石爱好者,正好从市场走过,发现有原石售卖,便以元的价格向顾某买下了*石。陈某随后当场让顾某切开了石料,当切开后,顾某和陈某都惊呆了,灰色的石头外皮里面竟然有一块鸡蛋大的翡翠原石,目测价格就能达到1万元左右。顾某见此情景,想反悔,陈某当然不愿意。双方协调不成,顾某就把陈某起诉到法庭,理由是该交易不公平,要求法院撤销交易。
在审理过程中,审判法官了解到*石作为玉石原料采购的一种方法,实际属于一种风险极高的玉石行业通行的交易方式。由于原石表面有一层风化皮壳的遮挡,看不到内部的情况,玉石交易过程中,人们只有根据皮壳的特征和自己的经验来推断石料内部玉石的优劣。这就使得玉石原料交易中,对玉石原料品质的鉴别成为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但这样的交易方式,是玉石买卖中一种常见的规则,经审查后不违反法律和行*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并且双方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和真实的意思表示,因此该交易是有效的。
法官认为,陈某与顾某的交易方式并不存在利用对方急迫、轻率、无经验等不利情况,故不构成显失公平。因此,法院判决驳回顾某的诉讼请求,即不准顾某反悔。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