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都是红酸枝,价差几十倍鉴别7种红酸枝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environment/

功成而弗居是中国文人崇尚的美德之一,红酸枝就是拥有着此般美德的木材。

色泽红而不艳,愈久愈润,深受国人喜爱,现在国人耳熟能详的红木及红木家具之称便是因其而来,应该来说算是“功成名就”了。

可是它却长期被*花梨和紫檀的光芒所掩蔽,几百年来甘于陪衬而不疾以声色,如谦谦君子一般,宠辱不惊,超脱淡然。

正当*花梨、小叶紫檀退出主流市场后,红酸枝渐成高端红木家具的主流用材。

细数红酸枝的前世今生,颇有趣味:

被郑和当做压船底的大料从东南亚运进中国,却因为“魏紫姚*”的盛名,被皇家忽视,直到后两者一料难求,其木质之佳、材性之美才逐渐被重视。

直至清末,红酸枝家具数量猛增,在清代宫廷家具中占有着极大的比例,与*花梨、紫檀一起并称为宫廷“三大贡木”,其重要地位一直延续到今天。

酸枝、红酸枝、大红酸枝、老红木、交趾*檀,这些互相关联而内涵不同的名称似乎很容易让人混乱。

一样珍木两种称谓

有关红酸枝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古玩指南》一书中二十九章:“唯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

“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

这些对于“红木”的只言片语,虽没有对其木材的外观、特性、功用进行描述,但却微言大义地为红酸枝给予了血统上的正名,承认了其作为名贵木材的历史地位。

不过,上述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红木并非是国标中所说的全部红酸枝类木材,而是指红酸枝中的一种,即交趾*檀,在民间又被称为“老红木”。

后来人们发现红酸枝原来不止一种,于是加上一个“老”字,将常用的称为“老红木”,而将过去很少见到的一些品种称为“新红木”。

郑和带回来的压舱木

红酸枝最早进入中国是在明朝,永乐、宣和年间,为安定海外,宣扬国威,郑和曾七次出使西洋。

下西洋乘坐的宝船十分庞大,携带着各种奇珍异宝,到达过东南亚、印度及非洲东海一些国家。

在回程时,怕船在海上太过飘摇,东南亚砍伐了大量的交趾*檀和其他红木木材用于压船,交趾*檀即是红酸枝的一种。

《红木》中国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人、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家驹在说到红木家具和郑和下西洋的关系时说:

“郑和七下西洋,曾到过越南、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印度和非洲东海岸,给这些国家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而带回来的,主要就是红木,因为红木分量重,正好做压舱之用。”

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随着红木进入中国和海运的开放,从海外大量涌入中国,一些能工巧匠用木质坚硬、细腻、纹理好的红木——*花梨和紫檀,竞相制造出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工艺品及园林设计建筑,从而促进了明及清代前期家具制造业的空前繁荣。

而红酸枝因为量多不显珍贵、木质又次于*花梨和紫檀,因此并没有受到重视。

在流入中国后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红酸枝材料及其制成的家具散落在民间,并未被历史所垂青。

清宫王府的传世家具

乾隆晚期,*花梨和紫檀日渐难求,清朝*府遂派人前往东南亚一带寻访、收购木材,他们发现了木性优良、美观耐用的红酸枝,于是红酸枝作为*花梨和紫檀的替代品从南洋进口中国。

据考证,酸枝木家具在清宫中出现是在乾隆二十年以后。

在内务府档案记载中,酸枝木原料被称为“海梅木”,制成的家具通称为红木。

从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来看,早在乾隆二十几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里就有不少关于宫廷红木家具的记载。

乾隆造办处“油木作”记载:

“于五月初三日为宁寿宫寿堂现设自鸣钟一对,添配红木香几,画得纸样一张,呈览奉旨,准样照做,钦此。”“五月初四日员外郎五德、库掌大达色、催长金江舒兴来说太监常宁传旨,方壶胜境现供龛下添配红木供柜五件,垫墩八件,垫起,钦此。”

从上述档案可以看出,在当时红酸枝只是作为补充性的木材,主要用来制作香几这种小件家具,而紫檀家具还在宫廷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乾隆四十年以后,酸枝木大量进入清代宫廷,成为乾隆后期宫廷家具制作的重要原料。

因为来源充裕、木性优良、外观美丽,以其制成的宫廷家具种类及数量极为丰富,包括红木香几、红木挂屏、红木桌屏、红木桌灯、红木壁灯、红木方灯、红木玻璃灯、红木插屏等。

到了清代后期,酸枝木家具数量猛增,在清代宫廷家具中已经占有着极大的比例和重要的地位,与*花梨、紫檀一起,并称为宫廷“三大贡木”。

除了在清末的宫廷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民间,酸枝木家具更是深入人心,受大江南北民众的喜爱和追捧,成为皇亲、富商、名仕居室内不可或缺的家居陈设。

清末光绪三十三年出版的广东番禺人*世仲所写的著名谴责小说《廿载繁华梦》中就出现了大量酸枝木家具的描写。

如第二十六回中写道,酸枝木的大号台椅与金嵌花的帐勾、杭花绉的棉褥子、美国办来的上等鹤茸被子等珍贵奢侈的家居产品,成为富户家居陈设必不可少一部分。

道光年间扬州人邗上蒙人所著的关于扬州地方风土人情、城市生活的小说《风月梦》里也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红酸枝家具:“桌椅、脚踏、马机、茶几都是海梅的”“摆列一张海梅香几,挂了一幅堂画。”

需要一提的是,在《风月梦》这部书里,提到的红酸枝家具皆称为“海梅”家具,这与乾隆后期内务府造办处将海梅制成的成品家具称为红木家具的说法有所差别。

木中君子 温文尔雅

红酸枝色泽、外观与紫檀接近,前者材色红褐至紫红,后者材色红紫,但时间久了,它们都会呈现出高贵而美丽的紫红色。

周默在《木鉴》中讲到,“有的出产于泰国北部的老红木,颜色接近檀香紫檀,表面呈紫黑色,油性重,黑色条纹清晰。”

红酸枝加工制作成的家具,经过砂纸多番打磨和毛轮抛光之后,更会显得温润柔和、光泽动人,随着岁月的沉淀,它包浆之后的外观效果,与檀香紫檀相比几可乱真。

同时,红酸枝的纹理又与*花梨类似。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说到:

“新红木颜色赤*,有花纹,有时颇似*花梨。”

很多人都以为“*脸纹”、“山水纹”、“水波纹”、“凤眼”等纹理为*花梨所独有,其实并不尽然,红酸枝同样也有富于变幻、灵动纤巧的各种纹理,贵为珍赏者,其表现力丝毫不逊于*花梨,所以王世襄著述中所言“难辨”之情状,从另外一个侧面肯定了红酸枝的外观特征,有时完全能媲美于*花梨。

红酸枝木类涵盖木材种类较多、不同树种的红酸枝木材外观较为接近,并在价格上存在不小的差异,因而,为消费者选购红酸枝类家具带来了不少困惑。

同时,从现有的科学鉴定手段上来看,在不提供树叶标本等附加前提下,仅凭木材样本很难鉴定到具体树种,换而言之,很难以科学实验的方式确定一个红酸枝木样究竟属于交趾*檀、微凹*檀或其他红酸枝树种。

于是,对于消费者而言,掌握基本的鉴别方式,就成为购买红酸枝家具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对于红酸枝木类的限定,《红木》国标中规定了几个必要条件:

*檀属(Dalbergia)树种。

木材结构细至甚细,平均管孔弦向直径不大于μm。

木材含水率12%时气干密度大于0.85g/cm3。

木材的心材材色红褐至紫红。

同时,在红酸枝树木种类及其木材特征中又如此描述:

生长轮类型为散孔材至半散孔材,心材红褐或紫红褐色,轴向薄壁组织为同心层式细线状或窄带状,结构细,气干密度绝大多数甚大,波痕可见或明显,有酸香气或很微弱,主要产地为热带地区。

且在备注中指明:红酸枝绝大多数沉于水,由于纹理交错在径切面上常形成带状花纹。

通过这一描述,我们对红酸枝木类有了一个简单了解,同时,通过对七种红酸枝木材的横向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首先,红酸枝木材必须是*檀属树种。*檀属,是《红木》国标中五属八类中的一个树属,其余四个为紫檀属、崖豆属、铁刀木属和柿树属,而*檀属中又包含了三个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木类,还有本文的主角红酸枝木类。

而在*檀属中,最负盛名的就是香枝木类中的降香*檀,即俗称的海南*花梨,而红酸枝木类则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

其次,从红酸枝木类的使用范围上看,目前使用最多且最受欢迎的红酸枝木材是交趾*檀,其次为微凹*檀、奥氏*檀、巴里*檀(排名不分先后),而赛州*檀、绒毛*檀和中美洲*檀这三个树种在国内鲜有使用。

第三,从木材分布上看,东南亚的老挝、缅甸、柬埔寨和南美洲及墨西哥等地是红酸枝木材的主要产地,除交趾*檀、奥氏*檀和巴里*檀产自东南亚外,其余均产自南美洲及墨西哥。

第四,从作为中国硬木家具用材的历史上看,交趾*檀和巴里*檀的使用传统最悠久,其次是奥氏*檀,最后才是产自美洲的微凹*檀。

第五,从木材色泽上看,由于产地的差别,产自东南亚的交趾*檀、奥氏*檀和巴里*檀新切面多为紫红褐或红褐色,而产自南美及墨西哥的微凹*檀、赛州*檀、绒毛*檀和中美洲*檀除红酸枝木材常有的红褐色之外,新切面还会呈现出金*、橘红等色,或伴有橙红褐色条纹。

作为红酸枝木类中的常见树种,下文将对交趾*檀、微凹*檀、奥氏*檀和巴里*檀进行分别论述,在此,我们先对其余三种进行简单概括。

赛州*檀(DalbergiacearenstsDucke):

又名紫罗兰酸枝,是巴西产*檀属珍贵树种,也是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王室家具的用材之一。

塞州*檀木材新切面呈现鲜明的紫罗兰色,在年代久远的西洋家具上则为琥珀褐色,常带较密和规则的紫褐或黑褐色细条纹,波痕在放大镜下明显,没有酸香气或很微弱,结构细腻,最近,塞州*檀已进入国内市场。

绒毛*檀(Dalbergiafulescensvar.tomentosaTndl):

与赛州*檀产地相同,心材微红、紫红,常带深红褐或橙红褐色条纹,没有酸香气或者很微弱,结构比较细腻。

中美洲*檀(DalbergiagranadilloPittier):

产自南美洲及墨西哥,心材新切面暗红褐、桔红褐至深红褐,常带黑色条纹,新切面气味辛辣,结构较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