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线传真蜀黍玩户外戍边民警硬核户外生 [复制链接]

1#

这几年,户外生存火出了圈,“贝爷”“德爷”大名鼎鼎,“徒手捕鱼”“生吃爆浆虫”各种名场面也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空闲时间离开城市,带上帐篷和工具,来到户外和大自然来一场面对面的亲密接触。说起来,我们的戍边民警玩户外,也是丝毫不弱哦!荒野求生、徒步登山、野外生存、房车旅行,蜀黍把这些经典的户外项目玩出了花。然而,对于他们来说,“玩户外”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是轮换不断日夜不息的坚守,这样的亲密接触可不轻松。为了记录云南戍边民警的坚守,我们选取了两个执勤点、一个卡点和一辆巡逻车,写下这份《戍边民警硬核户外生存指南》,通过文字访谈、图文直播、工作日志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故事。

No1:

景洪,执勤点

荒野求生:个日夜的硬核坚守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龙镇执勤点,与境外仅隔着一条小河,捞起裤腿淌河就能轻松过境,是边境管控和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这里常年湿热,蛇虫鼠蚁随处可见;这里没有水电,手机信号时有时无;这里有且仅有景洪市公安局三名辅警,岩轰坎、何锐、木腊周。天前,这三个20出头的小伙子来到这里,在茂密的丛林中,与夜色和虫鸣相伴,和各种蛇虫鼠蚁作斗争,简易的帐篷就是他们全天24小时值勤轮流休息的“安全屋”。他们每天警惕各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守护着78.39公里国境线。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蜀黍玩户外”图文访谈现场,我们邀请了岩轰坎、何锐、木腊周三位嘉宾进行文字访谈,接下来,就请他们和我们分享执勤点的趣事,以及一些实打实的“荒野求生”小技巧。

主持人:我们从头说吧,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木腊周:我刚从部队退伍回到家睡了2天晚上,就随着大伙匆忙奔赴到了执勤点一线,驻守到了现在。

岩轰坎:我们三个都差不多,因为边境防控和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我们第一天刚入职便来到了这里。

主持人:刚到执勤点是什么感受?

何锐:我是刚参加工作,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在艰苦的环境下,一切都要靠自己动手解决。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没有水,没有电,没有信号。口渴了,就从山上取水,水是浑的,我们就把水装在桶里沉淀,肚子饿了,就自己烧火做饭。

岩轰坎:他以前从来没有做过饭,做出了的饭菜咸一顿淡一顿。比起这个,我们最怕的还是晚上的蚊虫,那叫一个可怕呀!夜间轮流休整时,我们就在帐篷门口烧堆火,再将湿树枝盖上,用浓烟驱赶蚊虫。

木腊周:刚来的时候我们是搭临时帐篷嘛,但是帐篷里面夏热冬冷,白天热晚上冷,这里早晚温差太大了。特别是碰到了下暴雨,我们的心情就很矛盾,又爱又恨。

岩轰坎:经常是外面下大雨,我们在帐篷里面抗洪,但是不热了,凉快很多。

何锐:那么大的风吹着,必须凉快,我们的帐篷都被吹飞过好几次。

木腊周:不下雨也难熬。天气热出汗多,如何解决个人卫生就成了一个难题。我们原来洗澡几乎都是用凉水,没有洗澡间,天气炎热的时候,就找个隐蔽点的地方,用凉水冲澡。后来我们改造升级,虽然洗澡间还是简陋,但是已经有固定场所,再也不用担心洗澡问题了。

岩轰坎:现在执勤点条件改善了很多,就缺少一台小冰箱……

何锐:我们执勤点是每周补给一次食材,但是天气太热了,夸张的时候可以到40多度,蔬菜我们可以放在桶里泡着保鲜,但是鲜肉就放不了多久,我们只能把肉用油炸了放在罐子里,用油泡着,可以多放一段时间。

岩轰坎:条件虽然苦,巡逻虽然累,但也是我们打发寂寞时光的一种方式,走起来了,也就不会多想什么了。

主持人:一面警旗、一顶帐篷、两辆摩托车、三个人,组成了这个执勤点。每天沿着边境线巡逻,三人轮班每次2人一组,有路就骑车,没路就步巡,是他们每天的工作。在原始森林中踩出一条路要多久?天,或者更早。

主持人:从吃饭与洗澡这两件小事,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容易。净化水质、储存食物、解决个人卫生这些小技巧,是他们的硬核户外,也是他们的坚守,是个日夜的一部分。

No2:

麻栗坡,号疫情封控点

户外徒步:登顶蚂蚁山,看见两只鹅

中越边境有一座蚂蚁山,地势险峻,是疫情防控和边境管控的制高点。云南文山边境管理支队八布边境派出所的民警辅警们征服了这里,他们带着脚里的钢钉,一边走一边驱散蛇虫鼠蚁,硬是将中越号边境疫情封控点“背”到山顶。第二场图文直播,我们和去执勤点换勤的李昌、张杰和田跃兵一起爬蚂蚁山,体验一次登顶过程,登山过程同步图文直播。

从八布边境派出所驾驶皮卡车出发。

车辆行驶7公里,到达蚂蚁山山腰。接下来的路只能步行,一行人要从几乎是笔直竖下来的山路爬到山顶。

民警李昌、辅警张杰和田跃兵从车上拿下半人高的背包,开始登山。李昌说:“中越号疫情封控点在山顶,不算远,只有1.8公里,但海拔陡增多米,山路几乎都是直上直下。”

昨晚下过雨,山路泥泞,夜雨过后的清晨,太阳已经毒辣,天气闷热,他们用前脚掌抓地避免滑倒,鞋子上沾满了甩不掉的粘土,脸上布满汗水。

山路两侧,杂草野蛮生长,低矮处没被阳光烘干的露水打湿裤脚和鞋面,李昌的右手虎口被杂草割出一条血线,当地人张杰找来野草在嘴里嚼碎,敷在李昌的伤口。张杰说:“这算不得伤。我第一次爬,没经验,脚踝断了。”去年7月,张杰主动请缨到山顶开辟疫情封控点,中途他一脚踩在滚石上,由于背囊太重、用力过猛,左脚踝处骨折,固定着四根钢钉。

“我不是唯一受伤的。”张杰指指李昌,“去年2月,他从高处坠落,右脚多处骨折和脱位,现在还固定着三块钢板和两根钢钉。有人问我什么时候去取钢钉,医院取钢板,我就什么时候去取钢钉。”

休息。田跃兵忍不住从背囊里拿出矿泉水,准备狠狠灌一口。李昌连忙劝:“少喝点儿,上去就没水了。”往他鼓胀的背囊里看去,里面有执勤装备和矿泉水、方便面、冻肉等生活必需品。李昌说,约莫有30多斤,管两天。

到达执勤点。一面迎风招展的党旗映入眼帘,后面是一个简陋的活动板房。走进疫情封控点,两只鹅最先发出叫声。李昌放下背囊后解释道:“鹅不是改善生活的,而是一种防范措施。”

准备下勤的民警廖武全接过话头,讲述自己的经历。去年9月,他凌晨从便道蹲守回来休息,手电往屋内照去,一条手臂粗的蛇正向里爬。“如果脚收不回来,肯定要被咬。”他说。

在云南文山州八布乡,常有蛇虫出没。在疫情封控点养鹅,是他们借鉴老乡散养家畜驱逐蛇虫的方法。

荒山里值守,话早就聊没了。张杰看着来回踱步的鹅说道:“两只鹅基本是一只休息一只‘执勤’,一有人靠近封控点,就叫个不停。去年在它们的警示下,我们查获了一起两人走私14头牛入境的案件。”

经过一番休整,李昌等人换下上一组执勤人员,接过棒,24小时守护八布乡这条27公里的边境线。

No3:

孟连,回勒老寨卡点

野外生存:突击队员的工作备忘录

普洱市孟连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部和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多公里,守边控边形势严峻复杂。孟连县的回勒老寨卡点,共有八个小卡点,一支由市局强边固防突击队、支援民兵、本地民兵和护边员组成的队伍,就是这个卡点的执勤人员。他们每天对来往人员、车辆进行询问登记,负责对铁丝网的巡逻、修复,白天巡逻三次,晚上巡逻三次,如有特殊情况,就加强巡逻,甚至是在铁丝网边上蹲守。这25个执勤人员,在卡点上一起劈柴,一起烧火做饭,时不时找点野菜改善伙食。现在,卡点的条件已经好了很多,但数月的野外生存经验,还是让一批又一批突击队员写下工作备忘录,提醒下一批来这里值守的突击队员。

1、驱蚊水是必备的,感冒药、肠炎宁也要备一些。

2、外套也是必备的,雨天比较冷;鞋子要耐脏且防滑的,雨季里东西不容易干。

3、注意蛇蚁蚊虫,这里有米老鼠偷吃口粮,山上的猴子会下来偷东西,野蜂扎人、蚂蟥吸血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最关键的,要注意附近有两条巨蟒会时不时到卡点拜访!

4、下雨天,如果执勤点篷布被吹走,务必保住!雨中执勤时,可四人各扯篷布一角,还需另喊一人,处理篷布中间积水,如此可潦草站至雨停。

5、基建工程已经做好,现在条件好太多了。但还需注意:现在我们引用的这股水,需定期带上水管接头与备用管道上山察看。如源头堵塞,可徒手清淤;如管道受损,可就地更换。

6、关于这股水,还需交代一句:水龙头不可关!这股水没有压力,关了再开水就要等上半天才来,就让它开着一直淌!

7、道路旁边庄稼地里那根破裂的水管,需定期查看,用胶带缠着的水管支撑不了多久,如又破裂需另寻解决之法。

8、雨天巡逻,山体滑坡冲断道路,仍需从垮塌的“隐形路”上通过时,一要注意安全,垮塌一侧就是铁丝网,跌落必受伤;二要找支点,找好支点扯住杂草可省力通过;三要加强合作,前面的队员拉后面的队员一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9、关于“隐形路”,一个小技巧:不可快也不可太慢。新垮塌的泥土松软,太快容易一脚就陷进去,半天拔不出来;太慢容易两只脚都陷进去,怎么拔都拔不出来。

10、现在用的瞭望塔,是老瞭望塔倒掉之后,附近老乡们砍来手臂粗细的竹子和桉树搭起来的,务必爱惜使用。

11、瞭望塔上的两个探照灯,是卡点贵重且必备之物,要保存好。

12、庄稼地里的明国菜,老乡不要。巡逻回来时,可随手扯上几把,沸水一煮就是童年的味道。

13、要不定期去负责放自来水的群众家看望慰问,送点饮料等物品,确保卡点水源不断供。

14、要关心关爱群众送来的小狗阿黄,12月是阿黄的产期,下一批队员要提前做好接生准备。阿黄两天喂一次饭,一个星期洗一次澡,确保小狗健康。

15、要带好冬天的被褥,卡点夜晚很冷,镇上发的是部队用的较薄较硬的行军被,一定要带上厚被褥;晚上会回潮,建议带上防潮垫。

N04:

金平,猎豹宾馆

日志三段:边境线上的“房车”

隔界村位于红河州金平县金水河镇南部,地处中越边境线,与越南只隔浅浅的一沟河水,两国边民只需跨只脚,就能实现出入境自由,沿线边境管控难度大。疫情发生以后,防控任务吃紧,红河边境管理支队金平边境管理大队隔界抵边警务室驻点民警蔺发宝,第一个住进了猎豹巡逻车里,24小时不间断奔波在边境线上开展巡逻管控工作。他把一件军大衣、一箱方便面、一个保温壶扔进后备箱,拉上车窗上的帘子,驾驶室后排座位就成了床,打开保温壶泡上方便面,不足3平方米的驾驶室就成了家,24小时的吃喝拉撒睡全靠这辆车解决。后来,车里陆陆续续添置了许多生活用品和洗漱工具,越来越多的民警辅警住进了车里,时间长了,大家都把巡逻车叫作“猎豹宾馆”。年一整年,“猎豹宾馆”的车程公里数达到了4万多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一周。巡逻车变成了房车,蔺发宝和战友们,日复一日地开着“房车”,在边境线上“旅游”,轮流守护着15.6公里边境线。工作之余,蔺发宝给我们看了他的工作日志,我们截取三段,给大家分享他且行且不易的“旅行日志”。

年4月21日,雨,星期三。我是甘肃人,两年前来到这里,每天开展日常巡逻很辛苦,但我不觉得累,每次开着车走在路上,我都觉得自己在旅行。但是今天那块落石吓到我了,越想越后怕。今天,我开车行驶到隔界村回头弯垃圾场时,山雨骤袭,强劲的狂风刮着碎石一阵阵击打着车顶“霹雳乓啷”地响,猎豹车在乱石嶙峋的夹道上小心蠕动。突然间,一声巨响从头顶传来,地皮连带着车身颤动了几秒钟,我顺着声音往车窗后看,视线被一块约有斤重的大石头挡住,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瞬间被压得粉碎,一旁的面包车也成了一块变形铁皮。这一幕,让我们这几个坐在车里的人紧张得额头冒汗,久久没能缓过劲来,如果再晚3秒钟,只要3秒,被压进去的就是我们……

年6月15日,暴雨,星期一。6月,红河进入雨季,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山体滑坡随处可见,雨季总是让我感到紧张。今天一大早,我接到村民的求助隔界村小树林附近突发泥石流,沿途有几辆轿车被困。事发地离我5、6公里,虽然相隔只有一座山,却望不到头。我开了半把小时,先上一个陡坡,再下坡,然后看见了那个长长的碎石滩,横在半山腰上,几辆轿车的车轮被碎石卡住,无法前行。我和战友们跳下车来,山风裹着碎石迎面砸来打得脸疼,顾不得挡脸,我们用手将拦住车轮的山石一点一点刨出来,刨完一辆接着刨下一辆,警服很快就被泥浆弄得不成样子。有的车轮被碎石扎破,换一个轮胎,我们要拧10个螺丝。半山腰上,一面是刀削般的峭壁,崖间碎石时不时会滚落到路面上;一面是峡谷深沟,石块掉落在峡谷间,久久听不到回声,往下看去,让人不寒而栗。我们忍着不去看峡谷,冷静而快速地更换轮胎。这次救援,整整用了半天。我们满身泥泞地回到“猎豹宾馆”,随手抓起一盒方便面填饥。这几个月,实在吃了太多方便面了,一个喜欢吃面的北方人吃腻了方便面,想想真是有趣。

年8月3日,雾,星期一。今天去61号界碑疫情防控点送补给物质,驻点辅警的三餐伙食、花露水、方便面塞满了后备箱。这个防控点离越南直线距离仅5米,是我们最偏远最艰苦的一个,每逢雨季,那里就会断水断电,没有风扇的国门安全屋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吸热火炉,到了中午,手指碰到安全屋都能被铁皮烫得皮肉绽开;晚上,成群的蚊虫围着头顶嗡嗡转,吵得无法入眠……心疼在那里驻点的老普。一路奔波,我到达时已是黄昏,他们已经结束了今天的第二轮边境步巡防控任务,老普小跑过来,先习惯性地把手机插在“猎豹宾馆”上充电。饭菜的热气扑到脸上,我和老普靠着车椅,缓解了一天的疲惫。

巡边的路,我开着“猎豹宾馆”不知道跑过多少回,每一次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夕阳照着傍晚的香蕉林,晚风吹进来,带着热带雨林特有的潮湿香气,跑过村寨,哈尼族孩子们边追逐边挥手;跑过执勤点,护边员们会挺直站立,向我敬礼;走过地方疫情防控点,镇政府人员会往车里递口罩、矿泉水……这样的风景,看多少次都看不够。

食物保存的技巧,徒步登山的缓急,走过“隐形路”的快慢,峡谷边修车的熟练……这些硬核的户外技巧,是蜀黍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在年复一年的坚守中沉淀出来的,他们的熟练让我们心疼。很多人玩户外是为了短暂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可对于他们,这种不一样的生活确实每天的常态。他们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生生把自己逼成了玩户外的专家,一叶知秋,他们背后的艰辛与付出,又有几人能懂?这些细节不记录,可能就没有人知道了,知道了也不一定有人记得,谨以这篇文章,献给行走在深山密林、值守在风雨之中、奉献在山川河流的戍边民警们。

近日要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