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安萍在哪里出诊 http://www.yunweituan.com/npxdt/为认真做好新疆区年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加强各类灾害性天气应对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经多部门联合会商,形成了自治区年农业灾害趋势预测及应对措施如下:
一、农业灾害趋势预测
(一)年度农业生产气象年景趋势预测
年度农业生产气象年景趋势预测。预计年度全疆农牧业生产气象年景为略偏丰年。光热条件好于常年,年≥0℃、≥10℃积温全疆大部地区多于常年;气象灾害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略轻于常年、但重于年。全疆年平均气温略偏高;年降水量北疆西部、南疆西部略偏多或偏多,全疆其余地区偏少。后冬,北疆大部气温略偏低,南疆大部略偏高;降水量北疆北部西部,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州略偏多,其余地区略偏少或偏少。低温时段出现在1月中旬后期到下旬前期。春季,全疆大部平均气温略偏高;降水量除北疆西部略偏多外其余大部地区偏少;春季较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下旬、5月下旬。开春期阿克苏地区偏晚,其余地区偏早终霜期全疆大部地区偏早。夏季,全疆大部气温略偏高,降水量全疆大部略偏多,北疆西部、南疆西部山区降水量偏多,吐鲁番市、哈密市略偏少;汛期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6月上旬和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秋季,全疆大部平均气温略偏高;降水量喀什地区、克州山区略偏多,其余地区偏少;初霜期全疆大部偏晚,入冬期北疆北部、北疆东部偏早,其余地区偏晚。
(二)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年秋季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结果,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及气象因素等综合分析,预计年全疆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1万亩次,其中病害发生面积.96万亩次,虫害发生面积.15万亩次。预计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3级)。其中,小麦条锈病在伊犁、塔城和昌吉流行风险较高,小麦雪腐、雪霉病在塔城盆地、伊犁和博州偏重发生,白粉病、黑穗病普遍发生,呈加重发生趋势;麦茎蜂在塔城盆地偏重发生。预计棉花主要病虫害总体偏轻(2级)局部中等发生(3级)。烟粉虱在局部棉区偏重发生,棉叶螨中等发生,棉铃虫在棉田发生为害平稳,棉盲蝽、棉蓟马、黄萎病等有上升趋势,苗期病害偏轻发生(2级)。预计农区蝗虫总体中等发生。其中,亚洲飞蝗总体偏轻发生(2级),不排除境外飞蝗迁飞入境造成危害得可能。土蝗在全疆范围内中等发生(3级),局部农牧交错区偏重发生(4级)。预计园艺特色作物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其中蔬菜病虫害中等发生,和田、吐鲁番、哈密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农区鼠害大部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
二、应对措施
(一)自然灾害类
1.干旱。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实施农田灌区末级渠系清淤、改造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提升农田有效灌溉能力,提高抗旱水平。二是合理调配水资源。未进行冬灌区域,至少保证在春播开始前进行一次春灌,做到适墒播种。作物出苗后,要结合田间管理,分作物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各作物关键生育期水分有效供给,最大限度地减轻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实施节水技术的农田,要合理安排轮灌,错开用水高峰。三是选用耐旱品种。根据各地实际,选择适宜的耐旱作物品种,提高作物自身抗旱能力。四是发展节水农业。引导农户改变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灌溉习惯,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田间水肥利用率和灌水均匀度。五是及时改种补种。旱情发生后,如出现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季节和气候条件,及时改种其它早熟作物,以减少干旱灾害损失。
2.洪涝。一是加强农田防洪体系和农田灌区末级渠系清淤、改造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高农田排涝能力。二是加强洪涝事前抢收。洪涝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洪涝损失。三是加强洪涝事中抢救。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积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时要扶正植株,让其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尽快恢复生长。四是加强洪涝灾后补救。洪涝灾害过后,必须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涝去渍。还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施肥、喷药防虫治病,加强田间管理。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有效积温条件,及时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3.大风。一是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在农田周围种植防风林带,健全和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提高农田防风能力。二是加强灾前防控。大风灾害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大风损失。指导农业园区和设施农业生产户对大棚进行加固,防止大风天气可能引起的棚舍坍塌。三是加强灾后补救。大风灾害过后,必须迅速进行作物扶正,恢复植株正常生长。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夭折或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有效积温条件,及时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大风灾害损失。
4.低温冻害。一是选用耐寒品种。根据各地实际,选择适宜的耐寒作物品种。特别是要注意对光、水、肥、气、热的综合利用。二是适时提温保墒。倒春寒易发生区,要提高农机作业质量,适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对冬麦一定要进行镇压保墒,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三是加强冻前防控。降温之前,对有条件的地块可灌水一次,当寒流侵袭,气温骤降,水被冻结成冰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起到稳定和提高地温的作用。也可在田间进行烟熏措施,防止霜冻。
5.冰雹。一是建立快速反应的冰雹预警系统。通过部门沟通会商,及时掌握冰雹的发生、发展、强度、范围及危害。并尽可能通过各地电台、电视台、电话、微机服务终端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系统等媒体发布“警报”“紧急警报”,提早将冰雹预警信息传送到各级政府部门和群众中去,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二是建立人工防雹系统。积极开展人工防雹,可通过火箭、高炮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雹云层,以破坏对雹云的水分输送。用火箭、高炮向暖云部分撒凝结核,使云形成降水,以减少云中的水分;在冷云部分撒冰核,以抑制雹胚增长等人工防雹措施。三是加强农业防雹措施。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成熟的作物要及时抢收;多雹灾地区降雹季节农民下地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柳条筐等,以减少人身伤亡。
6.极端高温。一是及时监测预警。加强部门会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