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产业扶贫让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北京日报客
TUhjnbcbe - 2024/8/31 17:22:00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产业扶贫的路上,北京因地制宜,找准帮扶契合点,送来好项目,扶持好产业,帮助受援地建立起产业脱贫的长效机制。5年来,北京共投入帮扶资金超亿元,建设项目多个,建设个产业园,引导多家企业开展产业扶贫。贫困群众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加到余元。

因地制宜,土地山林焕发生机

产业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纯地加大资金、技术投入,而是用产业更新的理念,让土地、山林焕发生机。

近年来,北京将受援地历史、气候、海拔、山地、林地、草地、人力等因素视为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北京的资金、信息、技术、人力和市场优势,找准关键支点,盘活资金、土地、人力等要素,彻底改变受援地的贫困生态,化劣势为优势。

河北省阜平县位于太行山深山区,耕地面积少,是导致当地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阜平县人称“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均仅有的九分地大都是土石混合,土壤质地差、农业产量低。年,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野谷健康产业集团落户阜平,建起了硒鸽健康产业园。种鸽繁育、硒鸽养殖、饲料加工、中草药种植……硒鸽产业大大丰富了阜平的业态,甚至还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被养鸽基地替代,鸽粪进行有机化处理后,还可以用于改良土壤。同样的太行山,以前是土里刨食,现在则成了“循环农业”的孵化地。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有着“中国薯都”的称号,但由于产业处于低水平,老百姓守着土豆过着穷日子。

年,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全自动薯条加工厂,让当地老乡凭着土豆挣了钱。在京蒙扶贫协作的推动下,一座带动周边3万余人的马铃薯产业园已初现规模。产业园达产后,当地的土豆将成为一个产值40亿元的大产业。

让一方水土能够养活、养好一方百姓。这样因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双方优势的发展产业的例子比比皆是。拉萨市尼木县卡如乡利用高原环境、藏族民俗和文香故里的文化资源,引入北京沟域经济模式,打造了“核乡寻忆”民俗风情体验村;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北京的平谷大桃、昌平草莓、北京油鸡等被引入西藏、新疆、内蒙古、河北等,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产业。

强本固基,为受援地打造“火车头”

由“输血式”帮扶变为“造血式”帮扶,北京帮助受援地企业完善产业链,创新组织模式,建立起产业脱贫的长效机制。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最南端,“一产缺技术,二产缺基础”,没有像样的产业。发展什么产业?怎样发展产业?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着眼于和田实际,提出了“产城一体、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建设和田“五大工业园区”,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出一批特色产业。

在和田市北京工业园区,不起眼的羊小肠成了这里的大产业。作为北京援疆产业扶贫项目,年,北京秋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和田设立子公司,把羊小肠产业带到了这里。用羊小肠做成的羊肠衣远销海外,市场上非常紧俏。公司投产至今,已带动当地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

“新疆羊小肠市场价值超过10亿元,以前利用率不到15%,绝大部分被当作垃圾白白扔掉了。”企业负责人刘长利介绍,产业的落地,让羊小肠“变废为宝”。羊肠衣的初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带动了当地群众稳定增收。坐在车间里忙碌的阿布都艾海提·阿布都高兴地说,羊小肠不但让他脱了贫,还盖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

在墨玉县,总投资余万元的墨玉县纺织园三期工程今年顺利交付。作为北京援疆的“交钥匙”项目,该项目将有助于吸引纺织企业入驻,促进当地纺织业规模化发展。在洛浦县,当地建起了国内第二大北京四系鸭繁育养殖基地,数千吨洛浦“扶贫鸭”销往北京,鼓足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5年来,北京建设个产业园,引导多家企业开展产业扶贫,为受援地打造拉动经济的“火车头”,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动力。

产业落地,让百姓稳定地脱贫

“打工不用往外走,挣钱就在家门口。”这是河北丰宁县黄旗镇哈拉海湾村村民闫青龙的心愿。过去他去怀柔打工,从村里到镇上,要走3个小时山路,再坐1个半小时的车,这才能坐上去怀柔的车。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丰宁成为了北京部分产业转移和疏解的承载地。年,由怀柔区援建的“怀丰产业园”正式落地,一批北京企业落户丰宁。去年,闫青龙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成了一名“京企”员工,每月工资多元。现在,他骑摩托上班,10分钟不到就到公司了。

在河北张北县,占地亩的义合美新城万人社区拔地而起,为解决“空心村”问题,当地建起了这座全县最大的社区。

村民上了楼,如何才稳得住、能致富?关键看项目。在义合美新城社区周边建设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在义合美新城社区南侧3公里处,一座占地亩的西瓜产业园区已经建成。去年,该项目使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万元建成了个西瓜大棚,可吸纳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园区负责人李建普介绍,贫困户参与普通的田间管理,户均可增收元左右。再加上入股分红和土地流转金,带贫效果十分可观。

增收有项目,脱贫才有门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北京大力支持扶贫车间建设,将就业机会“送”到老乡家门口。在新疆和田县英阿瓦提乡艾吉克村,通过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上班,30岁的热依汗古力挣到了人生第一笔工资。在当地,越来越多像她一样的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改善了生活条件。在和田县,北京为当地搭建自主创业平台,鼓励村民开办小超市、小饭馆等“十小工程”,既能增加贫困户收入,又能方便村民生活,为脱贫攻坚添动力。

“产业扶贫能让当地老百姓可持续、稳定地脱贫。”北京市扶贫支援办主任马新明说,产业扶贫,关键是要抓住“精准”二字,精准对接特色、市场和群众。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北京的精准帮扶,助力当地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也为稳定脱贫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1
查看完整版本: 产业扶贫让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北京日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