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团城,这个曾经显得古老的传统民俗街区,已经蝶变成和田市的旅游新地标,与旅游发展的“高速公路”接轨。
“以前游客来和田市游玩,也就是看看核桃树王、玉龙喀什河、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等,现在游客一到和田就直奔团城,大家都非常喜欢在团城的街巷游玩,观赏极具特色的建筑,体验民俗风情,探寻和田的‘阿依旺’民居文化。”4月13日,和田团城踏吉美蓝餐饮管理公司总经理塔来提·阿不都热合曼对记者说。
据工作人员介绍,和田团城是新疆南疆典型的传统民俗街区之一,团城因“中心发散,街巷周边环绕”得名,体现了沙漠绿洲中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今年将申报评选国家5A级景区。其中团城“阿依旺”民居建造技术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俯瞰现在的团城,文化魅力独特,是集传统商业居住、旅游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历史风貌区、旅游发展提升区、就业承载区和老城改造示范区。然而,从旧到新的改造过程十分不易,新城的一砖一瓦都凝结了和田人民的智慧与汗水。
据了解,改造前的老城内房屋大部分为夯土、砖木结构,年代久远,达不到现行抗震设防的要求,一旦发生自燃灾害,极易诱发次生灾害。加之团城老城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环境卫生状况极差,严重制约着城区内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城市整体协调发展。
“改造是势在必行的。经反复研究后,我们决定采用‘整体保护、脉络延续、功能再生、多方参与’的改造模式。先是积极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但一部分群众仍然对改造持观望态度,我们宣传不如群众之间宣传,于是我们带着城区内有威望的居民到喀什古城参观改造后的效果,再由他们回来向其他群众介绍情况。很快,大家都欣然接受了城区改造项目。”团城改造指挥部总工程师阿巴拜克尔·吐合孙说,“整个改造过程中,我们注重公众参与,充分尊重民意,坚持‘一街一规划、一户一设计’,充分调动居民自拆自建积极性,对居民房屋立面及结构进行修缮、加固改造、重建、新建,保持建筑形态多样性的同时,也保持了历史的传统特色,与居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在注重整体保护、功能再生的理念下,团城功能规划布局了商业居住综合体、传统风貌区、民间乐器展示区、民间铜艺展示区、民间手工艺展示区、旅游服务点、民俗风情街,组成和田团城历史风情街区,为打造和田市老城区旅游中心,挖掘提升和田地区文化品牌发挥积极作用。
在建设过程中,政府没有大包大揽,而是采用“统一管理、自建联建、多方参与”的多方协同建设模式。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并整体监督施工质量。住户自行建设或多户联建,政府为每户居民提供按原有房屋面积每平方米元的建设补贴,补贴按照施工进度渐次发放。这样的公私合作建设模式,极大程度确保了建设项目的外观多样性和积极性。
“团城老城区改造工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它提高了城区抗震防灾的能力,改善了城区以前较差的居住环境,保留了民族区域建筑风貌,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此次团城改造受益人群约户、1.5万人。和田团城改造将街区改造与旅游产业结合,为居民增收致富拓展了途径。”阿巴拜克尔·吐合孙说。
图片说明:图为和田市团城外景图(资料图片)
(董瑞强)(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