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大漠边缘的小康故事
TUhjnbcbe - 2024/9/14 0:55:00

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的和田地区是新疆最贫困的地方。和田地区所辖8县市均为贫困县,其中7个为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规模98.41万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追求梦想、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总有一些故事和瞬间让人铭记与感动。

曾经的贫困户现一年可赚9万多

“您要的烤鱼马上就好,请稍等。”“请坐,您吃点什么?”夏天的和田夜市格外热闹,和田市拉斯奎镇和美社区夜市熙熙攘攘,帕提古丽·吾斯曼的摊位前围了不少人,她一边忙着烤鱼,一边热情招呼着顾客。

帕提古丽是和田市拉斯奎镇和美社区居民。每天下午,她都从家里把准备好的食材拿到夜市里,为晚上的夜市摆摊做准备。“夜市里卖烤鱼、凉皮,一个月下来,至少能挣元。白天在馒头店打工,每个月也有元,一年下来,我一个人就能赚到9万多元。”帕提古丽乐呵呵地掰着指头算起了账。

帕提古丽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起床,给孩子们准备好早餐,接着就去附近的馒头店上班,下午馒头店不开门,帕提古丽就在家里准备夜市里摆摊所需的材料,下午早早得就到夜市,准备好自己的摊位,一直忙碌到很晚。“虽然每天很辛苦,但一想到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就有使不完的力气!”帕提古丽信心满满地说。

走进帕提古丽的家,屋子干净整齐的,梳妆台、写字台、热水器、马桶、液晶电视一应俱全,让人很难想到她家几年前还是贫困户。

帕提古丽曾经住在和田市吐沙拉镇坎特艾日克村,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照顾家里的三个孩子,不能出远门打工,家里全靠丈夫一人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很是拮据。年,借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迁到和田市拉斯奎镇和美社区,在社区工作队干部的帮助下,在社区的夜市里拥有了一个免费的摊位。

“工作队队员多次鼓励我到夜市上摆摊,我担心自己没有技术挣不上钱。他们又鼓励我学习烧烤技术,并从网上下载了视频教学资料让我学习,还为我购买了相关用具。我的烤鱼摊开张后,喜欢吃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红火。”帕提古丽说。

尝到甜头的帕提古丽更是努力,一点点提高自己的技术。“我越努力,生活过得越幸福。”帕提古丽说,“党的好政策让我走上脱贫致富路,我不仅要自己好好干,还要带领其他困难群众一起努力,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易地搬迁,“搬出”幸福新生活

“这摩托车真好,真好看。”看着妻子用省吃俭用偷偷存下的元给自己买的摩托车,肉孜麦麦提·热黑木眼里泛着泪水,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肉孜麦麦提是年从和田市吉亚乡吉勒尕艾日克村搬到和田市拉斯奎镇和美社区的贫困户。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心里的感激之情,说也说不完。

刚搬过来的第一个月,还不太适应新的环境。没有收入,要养家糊口,照顾残疾的儿子,还曾经欠下了一笔债务,生活的压力让肉孜麦麦提喘不过起来。偶然一次,社区党支部书记武进发现闷闷不乐的肉孜麦麦提,便记在了心里。傍晚,忙完一天的工作,到肉孜麦麦提家里了解到了他的困难,之后便帮助肉孜麦麦提夫妇在社区对面的北幕水果市场就业。一个月下来,夫妻俩挣了1万元,肉孜麦麦提的脱贫路也就此正式开启。

勤劳的人总是会收获成功。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家的债务越来越少。年11月,和美社区的和美家园夜市正式开始营业,社区干部经过商讨,挑选出家里有困难,自己有技术的贫困户,免费提供摊位。

肉孜麦麦提家里还有一个14岁的儿子,因腿部残疾,不能自理,需要长期治疗,在社区干部的提议下,通过居民大会决定后,肉孜麦麦提在夜市里有了一个专门卖羊肉串的摊位。妻子一边在家照顾孩子,一边串串儿,肉孜麦麦提晚上在夜市卖羊肉串,生意很是红火。一年下来,肉孜麦麦提不仅还清了当年的债务,银行里还有了1万多元存款。

“我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肉孜麦麦提说,“现如今,我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也要尽我所能帮助其他人。”

夜市的进一步发展、运行还需要有专人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管理。在社区领导犯难的时候,肉孜麦麦提主动站出来,以承包的方式,接手了夜市。每天,他第一个到夜市,一边张罗着晚上卖烤肉用的烤炉,一边监督其余摊主做好卫生、准备好摊位、放上音乐,等待顾客前来品尝。“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社区的干部、领导不厌其烦地帮助我、鼓励我。我也想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肉孜麦麦提笑着说。

对未来,肉孜麦麦提还有一个梦想。“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我也没忘记为儿子存钱。我要更加努力,挣到更多的钱,治好儿子的病,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致富不忘乡亲

说起新疆和田县英阿瓦提乡艾吉克村村民艾力·托合提的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村民都竖起大拇指点赞……

艾力的故事,还要从二十年前开始说起。年,艾力和妻子仅仅依靠家里的一亩多地过日子,住在土坯房里,生活过得很是拮据。为了改变家里的贫困现状,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艾力跟着亲朋好友到内地销售新疆的干果。

“刚去的第一年,帮助别人卖葡萄干,一句普通话都听不懂。”艾力回忆说,“还好有带自己出去的兄弟,教了我最基本的口语,至少能用手比划着卖货。”

一年下来,靠着热情周到的服务、物美价廉的葡萄干儿,很快得到顾客的信任,挣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第二年,他就在当地买了一个仓库,扩大经营规模。

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也没有三轮电动车,从车站到仓库,30、40吨的货物,都要靠他一个人用人力三轮车一车一车往仓库搬,搬完一批货,艾力好几天累得直不起腰。“想想家人,我咬咬牙就坚持了下来。”回忆起那段艰苦的日子,艾力很是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

艾力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富裕后的艾力没有忘记乡亲们。年,为进一步扩大自己经营规模,也为了能够实现自己长期以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梦想,艾力克服困难,自筹资金余万元,注册成立了村里第一个特色农产品购销合作社,建成平米标准化食品生产车间,从内地引进了核桃、红枣清洗、烘干、加工、包装等先进生产设备,申请办理了食品生产许可资质和商标品牌,直接吸纳解决了全村30余名年老体弱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工资收入达到2万余元。合作社年加工销售核桃、红枣、葡萄干、麻糖等干果产品吨,销售额达到万元,有效带动和田核桃、红枣等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买提尼亚孜·吾吉阿布都拉在合作社就业后,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每月有元的稳定收入。在空闲时,买提尼亚孜还可以去另外一个村里管理红枣地,每个月也有不少收入。“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多挣钱,过上幸福的还日子。”买提尼亚孜开心地说。

“我希望乡亲们能挣到钱,过上好日子。”艾力说,“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争取让80名贫困户在我的合作社就业,同时帮助更多贫困村民销售家里的干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收入。”(工人日报记者吴铎思通讯员古丽阿亚提)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漠边缘的小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