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田玉并不只出产于和田。从俄罗斯经过中国新疆西天山、昆仑山一直延伸到青海境内,有一条矿带,这就是玉矿。矿带最厚的地方有十多米,最薄的地方只有十来公分。这一条矿带所出产的玉,基本都是和田玉。除此之外,凡是组成成分和和田玉相同的透闪石,都叫和田玉。和田玉是一种玉的品牌名称,品牌的来历还是新疆和田所产的这种玉最多。
远古的人们,他们是从河里获得和田玉的。玉矿在半山腰,远古的人们还没有能力突破重重荆棘与野兽的阻挡到达那里。半山腰的玉矿在经年累月的日晒雨淋中,出现裂缝,并在后来的长年累月中逐渐增大,最终因为地震或者上头山石的掉落而脱落,坠落下来。坠落下来的玉石中,一部分掉进了河里。掉进河里的玉石中,一部分随着夏涨冬缩的水流往下游移动。被冲走的玉石中,百年千年,千年万年,有一部分最终被冲到了人类能够涉足的地方。这时候,玉石已经被浸泡了难以计数的年头,在水中物质的作用下,它们的表面上生出了一层皮,多数是红色的、褐色的,就像鲜血一样。这层皮保护着玉石,同时又能让水穿过这层皮,浸润玉石。
从河里得到的玉石,业内人士叫它们籽料,古书上叫璞玉。外面那一层血色的保护层,那历经长年累月在水中生长出来的皮,障住了不知多少人的眼睛。血色的皮是不透明的,人们无法看清楚皮的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外行人往往看到皮的颜色好看,就买了,殊不知很多人剖开之后,才发现里面玉质很差,或者有很多裂缝,根本就无法雕刻。当然,也有的外表好看,内质也是精品。
内行的人,是不会受到外表的迷惑的,他们根据敲打的声音、拿着的手感、光照的反映,以及这些手段的综合来判断,一块璞玉里面到底隐藏着价值连城的美玉,还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然,不管经验多丰富,也会有走眼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从小就跟和田玉打交道,到现在四十多年了,开了一家玉店,家财上百万。几年前,他在洛浦县买回来一块璞玉,准备雕刻成一尊襁褓中的佛像,谁知道剖开表皮之后,里面全是碎粒,根本不成形。购买璞玉的二十多万就此打了水漂。
资料中最为贵重稀罕的是羊脂玉,玉质和羊油一样油腻。
2
和田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一座小城,是新疆维吾尔族聚居的三大城市之一。和田玉就是以这座城市命名的。在和田市,到处都可以看到和田玉的痕迹,路面,街头装饰,还有形形色色的玉店,附近的人从河里采来的玉石在街头到处卖。很多时候,这些零散的卖家自动组成了一条临时的玉石专卖街。当然,还有一个号称国内最大的和田玉市场。这一座并不富裕、并不发达的城市,因为和田玉而显得有些虚幻,就像传说中的玉宫。
和田玉市场在和田市东边,中间隔着一条河。这里既有刚采到的湿淋淋的璞玉,也有经过加工的各种玉器。这些是我们能看得到的。在店铺的后面,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按分析应该每一家店铺都还有一个加工作坊。在这和田玉的原产地,商家把璞玉加工成器,卖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这里。是的,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而不是就近的客人,生活在和田玉的氛围下的人们,从小耳闻目染,对和田玉的了解比我们许多自诩为专家的爱好者还深,他们知道,在这个市场的和田玉品质都不高,其中大部分其实是从俄罗斯、青海甚至巴基斯坦弄过来的,放在和田玉的原产地,让远来的人误认为是和田玉。那些真正做和田玉生意的人,都有自己的门道,和固定的人联络,而不是在市场上购买。
在和田城和中国最大的和田玉市场之间,是一条河流,这便是那条出产和田美玉的喀什玉龙河了。在国道的公路桥下面,宽宽的河床,流水不多,只能用涓涓来形容。因为河床很宽,里面很多鹅卵石,水流被分成好几股,一会儿汇合,一会儿分流,一会儿其中几条支流又合到了一起。此外,河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坑,这便是采玉的人挖出来的。地表上的石头早就被不知道多少人检看过多少次了,几乎是绝对没有了和田玉石,只能够挖出地下的石头,在其中寻找。但事实上,一定深度的地下,都已经被检看过成千上万次了,人们只能期望,万一有人眼花了,上好的和田玉也没有发现呢。或者,寄希望于以前翻看的人都没有自己内行,一些表皮很普通的璞玉没有被发现。但是以上的情况都少之又少,时至今日,能够通过挖坑的方式采到拇指大的和田玉,在人群中都是轰动的事情。于是,有钱的人雇来了挖掘机。在邻近城市的河道里,到处都是挖掘机在工作,把很深的地下的石头、泥土挖出来,经过机械筛选之后,再进行人工筛选。不过,就算用这种方法,近年来也没有出现品质特别好的和田玉。
几乎是每一个到和田的人,都要到这一条河里来走走,看看,没有其他目的,就是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运气捡到一块上品和田玉,卖个大价钱,发个横财。因此,河床上的人总是络绎不绝,但事实上,每一个最终上岸的人,都是一脸失望。因为,人们对这条河里的和田玉的攫取是有历史深度的。有文字记载的,是《汉书·西域传》,讲述当时的于阗王国有一条河产白玉;存在于传说之中的,则更早几千年,最早的,恐怕是西王母向黄帝敬献白环这个故事了,距今年以上。和田玉籽料的形成如沧海桑田一般的缓慢,对和田玉的攫取,则要快上成千上万倍。
喀什玉龙河,源头是昆仑雪山融化的冰雪,形成河流之后从昆仑山下来,沿着山脉,流向绿洲,最后流向并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汇入塔里木河。喀什玉龙河可以说举国闻名,因为它是和田玉的原产河流,也正因为是原产河流,所以被一遍又一遍挖掘,一层又一层翻起来,而且不断地拓宽,最终形成今天这种并没有多少水量却有上百米宽的的畸形河床。
我们所描述的,是喀什玉龙河的临近和田这一段。再往北,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并没有影响到采玉的人们的挖掘,河床依然病态地宽广。距离和田城市大约60公里的地方,是热瓦克佛寺遗址,距离喀什玉龙河不到一公里,但已经深深掩埋在沙漠中了。据考证,热瓦克佛寺建造于南北朝时期,那时候这里是于阗王国的地盘。于阗王国是西域著名的三大佛教王国之一,境内修建了很多佛寺,大多数都不存在了,热瓦克佛寺现在也只剩下了一座佛塔。佛塔因为风沙的侵蚀和日晒雨淋,现在也只留下了三四米高的一个石堆,石头上到处刻画了佛教人物、佛教故事。这一座正在消亡中的佛寺,默默见证了千年来不远处玉龙喀什河中满腔热情的人们,带着兴家立业梦想翻找着,狂欢或者郁闷着,演绎着一段段人间财富的故事。如果只是狂欢或者郁闷,那还不足以说明和田玉的魅力,我们经常在电视里或者小说里看到这样的情节:某人苦心积虑,多方谋划甚至丧尽天良,目的就是要把一块自己看上的和田玉弄到手,转手变成富翁或者束之高阁,成为传家之宝。又或者,每人苦心积虑,竭尽口舌之能事,就是为了把一块和田玉高价卖给另外的人,至于别人买去之后要赔多少钱或者赚多少钱,从来不在他的计算之内。这些只是交易上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经营,无商不奸,我们无权评价谁对谁错。更有甚者,出现在和田玉本身。在和田玉的原产地出售的并不一定真的是出产于本地的玉石,有可能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这些都是小事一桩,商业法则,更主要的是,和田玉巨大的价值让多少人眼睛血红,巧取豪夺的,杀人越货的,这类故事已经数不胜数。有一句谚语说的是“黄金有价玉无价”,把玉和黄金并列,而且玉的价值还超过黄金。黄金,给这个世界造成了多少人头落地、多少家破人亡、多少血流成河,玉,同样如此。
3
从和田城市往南,则进入昆仑深处,是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行程,越往南走,地势越陡峭,不可预知的危机也就越多。这些危机主要是狼虫虎豹。狼虫虎豹是有他们自己的圈子的,他们的活动地盘远离人类,和人类形成一定意义上的互不相扰的局面。但是,有时候也会交集,比如,有时候人走进了它们的势力范围。
第二种危机就是路。因为是沿着河流行走,迷路是不存在的,但是河两岸草莽丛生,怪石嶙峋,地势高低起伏,有时候一脚踏空,滚落三五十米,跌落在石头上,头破血流,甚至一命呜呼。
第三种危机是水。喀什玉龙河的水源自昆仑雪山融化,沿途接纳的支流同样如此。干流的河水因为流淌的距离远,温度逐渐升高到气温的高度,那并不可怕。支流河流短,水温和干流相差很大,流入干流之后冷热交错,水流和水温都跟平时的水不一样,经常会让人无所适从,因而惊慌失措,最终失去了意志,也失去了生命。还有一种深潭,表面上的水温和气温一样,水底冷彻筋骨,只要一掉进去,人就会被冻个关节僵硬,想爬也爬不出来。
重重危机,不知道夺去过多少人的生命。然而千百年来,自然最终在人的前仆后继中低头,从和田市往上游,喀什玉龙河里面的和田玉基本被采了个精光,层层白骨叠起了少数人发财致富的美梦。
在新疆的历史上,有过许多大大小小的王国,有时候三五十户人家就可以组成一个王国,所以他们对王的概念远远不如中国人那么广阔,一根直径两尺的树就可以叫树王,一个几十年来没有见过的大西瓜,就可以叫瓜王。有一块多公斤的和田玉就被叫做玉王。
玉王是十多年前一个当地人在喀什玉龙河的上游发现的。他一个人无法搬动,于是回到家里,雇了二三十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带了几百个馕,花了十多天时间从山上运下来的。当时非常轰动,乌鲁木齐各家报纸都有报道。
至于这块玉最终卖到了哪里,则不得而知。这一块玉也像一首曲子的高潮,激荡到了最高的音符,然后就降落下来,缓慢下来了,余音绕梁了。
4
其实内行人都知道,现在的喀什玉龙河并不是产和田玉最丰富质量最好的地方。在清朝的时候,喀什玉龙河经历了一次改道,才从今天的和田市城郊流过的。两三百年的时间沉淀不了多少有品质的和田玉,真正的撼世宝物在喀什玉龙河的老河床里。
喀什玉龙河的老河床从和田市东边20多公里的洛浦县境内穿过,并流入大沙漠。具体位置是恰尔巴格乡。清朝的时候,这条老河床被划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御矿,只有皇家才能开采,另外一部分是民矿,那些希望发财致富的冒险家从全国各地涌来,只能在民矿开采。
老河床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沉淀,埋藏了大量的珍贵的和田玉。因为建国以前生产工具的限制,采玉无法到达埋藏和田玉的最深处。在地下10米甚至20米30米的深度,还有非常珍贵的和田玉,其中有大量的稀世珍宝。现在老河床的所有河段都被政府保护起来了,任何人不能开采。
年,我在洛浦县考察,刚好在这段时间里,政府开放了米河段进行挖掘,为期两天。据说挖出了部分轰动行业的珍品,但是也只是据说而已,一般人看不到我就更看不到了。
在洛浦县宾馆里,常年住着一些和田的商人,他们带着大量的现金。当地人只要得到了一块玉,就去找他们出售,一番看起来很亲密的讨价还价之后,现金交易,然后在各自满足中分别。
因为和田玉,洛浦县也崛起了一部分土豪,并不大的县城里面经常可以遇到开奔驰宝马的人。很多时候一块玉就可以奠定他们富足的一生。
因为籽料越来越少,无限地接近神话和传说,人们转而去采山料,就是把昆仑山上玉矿带里面的玉石挖出来。现在乌鲁木齐大大小小的玉器店里所卖的和田玉产品基本都来自山料。一个小小的玉佩就可以卖上万元,一件以公斤论重量的玉器,那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天价了。
开采山料的地方在巴州的且末县境内。据说是因为这里最容易开采。地方我没有去过,听去过的朋友说,其实也是要走几十公里崎岖而又陡峭的山路才能到达玉矿,开采起来也并不容易。
那种带血色表皮的和田玉逐渐地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但其实和田玉的血色属性从来就没有改变过。我听一个搞地质勘探的朋友说起过一个故事。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们勘探队在哈密搞地质勘探。有一次他走进了一户人家,那是一幢古色古香的房子,但是已经很破败了,房子只住着一个老妇人。老夫人和他聊了一会儿,就走到里屋去,拿出一个玉珠子来,想卖给他。这位地质队的朋友问要多少钱,老夫人说这东西本来是不能卖的,但是他现在身有重病,没钱医治,为了活下去只能卖掉。他问这位弟子队员要块钱。这位朋友说最多给块钱。老夫人犹豫了半天,把玉珠包好,拿回里屋去了,出来站了一会儿,她又去拿了出来,递给我这位朋友,接过了他的块钱。
这位地质队员在工作之余就经常拿出这个玉珠来把玩。有一天他忽然发现,珠子上刻着一个笔画非常浅的“洛”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几个月后他又经过那个老妇人的家,听邻近的人说,老妇人最终也没有治好自己的病,医院回家,不几天就死了。
冬天地质队回到乌鲁木齐,我这位朋友把玉珠拿到玉店里去,卖了元钱。他兴奋不已,叫上自己地质队的同事,在南门的一家饭店里大吃大喝了一顿。
又过了四五年,有一次我的这位地欣队朋友到一家玉器店,偶然发现自己曾经的那一颗玉珠正在这家店里出售。他经过店家的同意,把珠子拿了出来,确认了刻在上面的笔画浅浅的“洛”字,这正是自己从老婆手里这正是自己从老婆手里买到的那颗珠子。他问店家这颗珠子卖多少钱。
店家告诉他,这种玉目前已经很少了,熟人卖50万,生人卖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