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蔡胜则浦东胜,浦东胜则上海胜”,北蔡是此轮上海疫情的“风暴眼”。镇党委政府、医院、社区、村庄、上海市级抗疫党员突击队……这座约30万人口的大镇在抗疫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记者蹲点调研,带来一系列沉浸式观察。
03:39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这片约30万人医院,承担了很重的核酸检测任务。4月26日,在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宋徽江和前来采访的记者聊起近来的工作情况,一百多名医务人员有47人成为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医院上下的齐心协力、共同抗疫,宋徽江几度哽咽,好在近几天最新的数据显示,北蔡的情况正在好转……
以下为宋徽江口述内容整理:
我们大概在4月初的时候,接到指令,要在半天内完成约个密接者的核酸检测复核工作,那天是全院全员上岗,出动了将近个一线采样人员。但是,要完成人的复核量困难重重,我们向卫健部门求援,大概增援了个人的队伍。在下雨的情况下,我们在半天里完成了所有的流调工作,和个人的核酸检测复核工作。
他们到凌晨才做完任务回来,我看到他们的防护服都湿透了。人都很疲惫,很多人抱头痛哭。对我们的采样队员,我很感谢他们,也心疼他们。
4月26日,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宋徽江和前来采访的记者聊起近来的工作情况,不禁洒泪。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在一周以前,我们核酸检测又遇到了高温天气,气温超过30摄氏度,有两位同志中暑倒在地上,我们医护人员自己上前急救。其中一位口腔科的医生,年做过甲状腺切除手术,一直在吃药,克服了身体不舒服、免疫力低下的困难仍然坚持工作。
我们承担着北蔡超过30万人的医疗保障,还要负责给老百姓做基本的配药。混合核酸检测阳性要复核,抗原检测阳性要“追阳”,要参加北蔡全镇的“大筛”任务。对于封控楼栋,我们都一个个楼道上门采样。这个任务应该医院承担,我们必须要做!我们承担着北蔡人的希望和解封的希望!
所以非常感谢我们的员工,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他们采样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不幸染病。累计到目前为止,我们有47个工作人员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一部分人已经解离出来了。只要解离出来,没有一个人回家,第二天全部继续投入到采样工作。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个个都是好样的!希望你们(指记者)能多多采访他们。
说实话,高强度的工作给我们职工的情绪造成一些影响,我们也必须要加强对职工的关心关爱。上级部门送来了肉类、蔬菜、牛奶等物资,改善大家的伙食,增加一点营养。同时,我们也及时发放上级规定的一些防疫经费。
4月26日,何燕萍(左)和田鸽准备出发做核酸采样复核。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我们也想从精神层面多多关心大家,但是有时候也会感到无助。在妇保科有一位医生,她的儿子15岁,正好面临中考,但她的爱人和老母亲都在外地,经医院的核酸采样任务为重。不巧的是,她被确诊为阳性感染者被隔离治疗,前前后后有一个多月没回家了,她的孩子一个人在家不太会做饭,就自己在家下面条、煮稀饭,我们单位员工也把一些食物送上门,希望孩子能照顾好自己。像这样的职工比比皆是。
我们的工作任务确实比较重,北蔡镇有约30万人的常住人口,约24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医院就我们一家。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职工人,医技人员有人,从疫情发生到现在,一直严格执行防疫举措。近期疫情比较严重,除了在封控楼栋不能出门的职工,大家全员上岗,包括住在浦西的员工也都坚持工作。为了保证安全,我们分散居住,医院,一部分住在酒店。
医院在抗疫中,主要负责密接人员的审核工作,一天大约有三四百人;还有阳性感染者的复核工作,一天大约有一两百人;此外,有混管核酸检测阳性和抗原检测阳性的复核工作,大概每天都是一百多人。跟高峰时期比,这些人数下降非常明显。当下,我们的主要工作,一是要加大对密接人员的研判,然后做到“应转尽转、应隔尽隔”;二是对回到社区进行健康管理的人群做好核酸复核工作。
4月26日,何燕萍(左)和田鸽在北蔡镇一个社区封控楼栋做核酸采样复核。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我们还开设了全科门诊,主要以配药为主,每天方便社区志愿者为居民代配药。基本上能够满足居民的常用药需求。我们的病房还有张床位,实行闭环管理,有十多个护士、七八个医生负责。目前为止,核酸异常的工作人员有47人,还有23医院治疗或者处于健康管理、健康监测状态。医院的工作任务还是蛮重的。
在中央和上海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北蔡的疫情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个人认为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这轮疫情,从3月中旬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到4月上旬是最困难的时候,目前核酸异常的数字在逐步下降。通过最近两周的努力,北蔡的封控楼栋越来越少了,核酸异常的人员也越来越少了。我个人觉得在3天前(4月23日),各项数字有了明显下行趋势。
我相信北蔡镇一定会迎来希望,让北蔡的居民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也让我们卫生系统回归到正常的医疗服务中去,我们会为此不断地战斗。
(原标题:多医务人员中有47人感染,医院是如何在一线坚持的?)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