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座,虽然皇帝坐的位置不论是椅是榻都可以称之为宝座,但「宝座」之名并非自古即有,即使在高形坐具全面兴发的宋代也还不见「宝座」之名。曾经供帝王专用的坐具,在大型椅子的基础上崇饰增华来显示统治者的无上尊贵。
封建皇朝宫廷大殿上供皇帝使用的椅子。一般都施以云龙等繁复的雕刻纹样,髹涂金漆,极度富丽华贵。北京故宫金銮殿(太和殿)中央,在约两米高的七阶木台上安放着一把镂空金漆雕龙椅子,即称“宝座”。
凡专供皇帝使用的坐具皆称为宝座。形式多种多样,有些宝座的造型、结构和罗汉床相比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体较罗汉床小些。有人说是由床演化而来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宝座多陈设在各宫殿的正殿明间,为皇帝所专用。有时也放在配殿,一般放在中间或显著的位置。这类大椅很少成对,都是单独陈设。宝座多由名贵硬木制成,施以云龙等繁复的雕刻纹样,有些雕工及其繁琐,涂金漆,极富丽华贵。传世明代宝座不是一般家庭用具,只有宫廷、府邸和寺院中才有。明代宝座形象,今天主要在壁画和卷轴画中才能看到,宝座实物则极为罕见。明国时期的宝座形式不多,数量极少。
「宝座」,源自佛家语,一般称诸佛所坐为莲花座,又多以七宝装饰,本指神佛或帝王的座位,后泛指尊贵的席位。亦用于讽刺。故称「宝莲花座」,或称「宝座」。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
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峩峩宝座,郁郁名香。”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舍利弗即昇宝座,如师子之王,出雅妙之声。”
龙纹在中国由来已久,但正式诏令将龙据为己有的是宋徽宗,以「龙」为皇帝禁脔的初时发想则始自宋徽宗的高祖宋仁宗。仁宗在位期间,曾诏定天下官民士庶的屋宇器服之制,朝廷命妇的首饰也不得「奇巧飞动如龙形者」。
龙纹为皇帝禁脔在北宋酝酿后,到南宋才飞上坐具的搭脑,自此与宝座始终相随,但其形象乃至龙爪之数,一直要到明初才渐入规范。
清代的宝座繁复缛丽,常与屏风、香几等并为布置,然无论清代宝座用材如何多样、色彩纹饰如何缤纷、周边成套的陈设如何衍生,莫不呈现清代皇帝个人的审美情趣,也包含草原民族的美学旨趣,彰显其人间天子独一无二的身份与地位。
在我国古代宝座一直是皇室的御用坐具。为了显示宝座至于皇权的威严感,清雍正帝曾明确规定宫内太监在“凡有宝座之处行走经过,必存一番恭敬之心,急趋窜步方和礼节”,可见宝座在统治者眼里已经有了自己营造的神圣味道。
我们说宝座多为单独陈设于厅堂、居室的正中。在应用中,宝座的使用非常灵活,不像其他坐具或大或小就显得不伦不类,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陈设的环境要求进行定制,可大可小,并无太多不妥。
在现代仿古家具中,宝座一般选择黄花梨、小叶紫檀、大红酸枝等一些名贵的红木制作而成。这充分利用了黄花梨、小叶紫檀、大红酸枝色彩华丽、卓尔不群的特色,把它的纹理和色彩发挥到最佳,既可以有大件宝座突出的气势,又不会使小宝座显得局促小气。
还有就是紫檀等珍贵深色木材制作的宝座,这类宝座除了雕工较多以外,镶嵌也很多,嵌物品类也很多,有象牙、黄杨、玉石等等。因为深色的木材作为底色最能衬托出镶嵌物的光彩,好的镶嵌材料,上佳的镶嵌工艺和珍贵的木材相得益彰,使宝座的“宝气”更加突出。
因为宝座本身的雕刻较多,工艺要求复杂,在选择时对其结构的稳固性和雕刻部位的精度都要非常注意,尤其是拼接较多的,对工艺要求更高。因此,还是建议大家有时间就到生产企业的车间去看看,既可以增长知识,也可以为自己的选择提供借鉴,毕竟高端的古典家具都价值不菲,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使高端古典家具的保值和升值作用打了折扣。
——如果您也喜欢红木家具,请私信小编,或者用手机下载今日头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