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自古以来,只要受到启蒙教育的孩童都知道玉石从昆仑山中产出。著书于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和田玉的品种自古以来是按颜色进行划分的,《山海经》中写道:“玉膏之所出,玉色乃清,五味乃馨,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和田玉大体上分为白、青、黑、黄、绿这五种颜色。今天我们就聊一聊黑如漆的墨玉。
墨如黑漆墨玉是和田玉中很珍贵,值得珍惜的一个品种。在雕刻和田玉器皿中呢,一般都凸显墨玉的深厚凝重。墨玉的颜色,虽然不及白玉的靓丽,碧玉的夺目,然而凝重的黑色却有着他独到的文化特性。在我国的文化艺术领域内,国人对水墨画以及书法,都情有独钟,对其中的黑白艺术的结合有着独到的审美情趣。阴阳太极,黑白两色;中庸之道,黑白分明。黑白两色中孕育着中国人处世之道,也揭示着万物的发展之道,黑白永恒,处惊不乱,不偏不倚,理智取舍。因此,对于墨玉的喜爱之情,中国人不亚于对白玉的钟爱之心。
墨玉的基本基质是白玉,也有一部分墨玉的基质为青玉。因为玉石中含有了一定量的石墨包裹体,因含有了这些杂质,因此这种和田玉而显示出了黑色。墨玉的颜色色度跨度比较大,一般呈现淡灰黑色到深漆黑色。同时因为石墨包裹体的分布经常不均匀,因此很多墨玉外观呈现色调不一致的花斑,条带状图案现象。
打灯看其透光性墨玉中所含的石墨晶体呈现片状,若晶片比较大,在光线的照射下,应该就可以看到片状的反光,薄片石墨晶体呈现金褐色反光,厚片呈现银灰色反光。墨玉透不透光要看其厚度,薄一点的墨玉片是透光的。墨玉的透明度为半透明到微透明状。我们通过45度角打灯光,可以看到墨玉透出的是白色的现象,同时可以看到石墨晶片的分布状况。如果有些墨玉只是黑而没有玉质感,也就是说透光性差,打手电筒也看不到玉基质的白色及石墨的分布,那就不是一块儿好的墨玉,甚至有可能是其他的某种石材。
由于和田玉中含有石墨量的多少不同,使得墨玉的黑色深浅分布不均匀。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墨玉在习惯上被称之为“青花”。“青花”中的“青”在这里就是指黑色的意思。一般的情况下,墨玉中黑色的部分占到了70%以上的就可以称之为墨玉了。反之称之为青花。青花中的黑白分明,条纹很清晰的品种为上品。也有很多是黑白两色相互混合。墨玉常常根据石墨的分布状况,我们划分出聚墨、点墨、散墨。根据其颜色的色调不同,我们又划分为乌云片、淡墨光、美人鬓、金貂须、纯漆黑。
打灯光后可看到其玉性鉴别墨玉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看透光性。透光性是玉的本性,只要是玉就需要有透光性,不透光的可以说是石头。质地好的,玉体全部为墨的墨玉极为稀有。事实上,在市场中,我们所称的墨玉往往是一些黑多白少的青花。在市场上。人们常说羊脂可见,墨玉难求。因此,在行内有这样一种说法,对各种玉石的评价坐次为:一红二黑三黄四羊脂。可见品质高的全墨色墨玉市场价值颇高。
黑白分明白如羊脂羊脂白玉是我们所追求的玉石品种。但奇怪的是在青花料中有一种品种的存在,使得行内和市场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叫青花出羊脂。黑白分明中的品种,玉质细腻,脂性糯性高的青花,其中的白色往往可以达到羊脂白玉的标准。这一现象的存在倒也顺应了我们对黑白艺术喜爱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