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和田的机遇
——年8月5日在和田地区**领导干部会上的报告
尊敬的张金标书记、艾则孜专员、和田地区行署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
我是抱着敬佩的心情来到和田的,根据统计数据,年,和田地区人均GDP仅有人民币元,只有*自治区人均GDP人民币元的25%,全国人均GDP人民币元的20%,和田地区的7县1市都属全国贫困县。和田每年降雨量只有35毫米,蒸发量则高达毫米,和田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之艰辛可想而知。通过3天的调研,我深切体会到,在座各位都抱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决心,不辞艰苦为和田人民增收、地区发展、民族团结而努力,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在座的各位领导正在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为引导,谋和田经济之发展,为“十三五”规划期间社会稳定繁荣而努力。和田的发展与全国的发展密切相关,全国的其它地区经济发展好,可为和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田的发展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和田的社会经济状况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十分相似。改革开放之初的年,我国82%的人口依靠农业为生,78%是贫困人口,进出口贸易的比重不及国内生产总值的10%,是典型的低收入内向型农业经济。这与当前和田80%的人口依靠农业为生,经济外向度仅为0.3%,多数产品的市场在本地的情况极为相似。
(和田县葡萄长廊,全县长廊总长度逾公里。资料来源:中国葡萄网)
自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连续37年年均9.7%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5.3%,其中,出口平均每年增长15.9%,进口年均增长14.6%。我国从一个人均收入不及非洲国家平均数三分之一的贫穷落后国家,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和贸易国,年人均GDP达到美元,成为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期间,我国共有6.8亿人脱贫,这是世界减贫事业中的一个伟绩。在一个人口这么多底子这么薄的国家维持了这么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在这次讲座中,我想谈三个问题:1、为何改革开放后我国能取得奇迹式增长,这个经验对和田经济未来发展的借鉴意义为何;2、十三五期间我国能否实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年均6.5%以上的增长速度,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3、未来和田经济发展的机遇何在?如何才能抓住这个机遇的几点建议。
一、为何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能够取得奇迹式增长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我国能够实现连续37年年均9.7%的高速增长?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经济发展的本质。经济发展意味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是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升,这有赖于现有的产业技术不断创新以及产业不断升级,将劳动力和各种资源从现有的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配置到附加价值更高的新的产业。
对发达国家而言,工业革命后,其技术和产业均居于世界前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唯一的办法是通过自己的发明。发明新技术、新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则一本万利,但失败的概率非常高,发明投入的平均回报率并不高。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目前的收入水平较低,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低,所用的技术和所在的产业都在世界的前沿之内,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也需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推动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创新”的含义是,在下一期生产时所用的技术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现在所用的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或进入的产业的附加值高于现在的产品、产业的附加值。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与发达国家一样,自己发明,也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已经用过生产过的、成熟的,但比自己现在所用的技术好、所生产的产品的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和产业。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到底是通过发明还是引进的方式更好?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依靠发明,从19世纪中叶至今,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加上1%左右的人口增长速度,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率约为3%。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样,通过发明,就要花费同样的投入、冒同样的风险,其经济发展速度顶多和发达国家一样,甚至还不如。发展中国家该怎么办好呢?如前所述,可以直接引进现成的成熟的技术、产品、产业,这样成本低、风险小。由于成本低,风险小,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可以快于发达国家。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后发优势”。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后发优势”可能使其发展速度快于发达国家。具体快多少是一个经验问题。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世界共有13个经济体,凭借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产业差距的“后发优势”,加速自身经济增长,取得年均7%或更高、持续25年或更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成为这13个经济体之一。换言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够取得连续37年年均9.7%的高速增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利用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产业差距所带来的后发优势。
我国从18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革命之后,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一直存在,那为何在年前不能取得同样的高速增长?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年以前我国处于内忧外患,人们不可能追求经济的发展。年新中国成立,社会和*治稳定,开始致力于国家的现代化,但为什么增长绩效也不好?最主要原因是,我们当时提出的目标是“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就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迎头赶上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为此,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那些在当时最先进的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的资本很密集、技术很先进的现代化大产业。那些发达国家最先进的产业都有专利保护,不能免费拿来用,而且,更重要的是,那些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国防安全和国家竞争力密切相关,即使我国想付费也买不来,只能依靠自己发明,这就放弃了利用后发优势来加速经济发展的可能。并且,当时我国是贫穷落后的农业经济,资本极端短缺、极端昂贵,资本密集型产业最重要的成本是资本的成本,这种产业不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资本相对丰富、相对便宜,我国即使在*府的大力动员和支持下把将这种产业建立起来,生产成本也会高于发达国家,产品进入市场后没有竞争力,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没有自生能力,除非国家给予保护和补贴,否则不可能存在。*府的保护和补贴,导致价格扭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这种发展战略的好处是让我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年代能够试爆原子弹,年代卫星能够上天,但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慢。
改革开放后,我们才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发展符合比较优势、容易形成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始时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但是,我国缺资金、缺技术、缺设备、缺合适的原材料、缺国外市场,于是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就以“三来一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方式,抓住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出口导向型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工资上涨,原先发展的劳动密集加工出口产业失掉比较优势,面临向海外转移的窗口机遇期,由各地一把手亲自积极招商引资,把那些拥有资金、技术、海外市场订单的企业招进国内来。开始时,我国的基础设施差,企业经营环境不好,我国各地*府就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设立工业园、开发区、经济特区等,园区内做好几通几平,推行一站式服务,使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迅速在各地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依靠这种方式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占领了国内外市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资本快速积累。随着资本逐渐从相对短缺变为相对丰富,技术和产业随之不断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升级,升级过程中利用与发达国家产业技术差距的后发优势来加速经济的发展。
二、“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保持6.5%以上的增长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决胜阶段。为了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年时我国的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年均增长速度必须达到6.5%以上。上述增长目标是否能实现?国内外有不少人担心。其原因是从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增速从年的10.6%下降到年的7.3%,又进一步减缓到年的6.9%,今年上半年则只有6.7%,这是自年以来最低的增长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减速则是从年的改革开放以后所不曾有过,而且继续下滑的压力还很大。
国内外许多人的看法认为这种增长的持续减速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国有产权的低效、不可持续的投资拉动增长模式和内部结构性因素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难于解决,因此,中国经济的崩溃被海外一些“唱衰中国”的人认为是不可避免。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股市、汇市波动则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前景的悲观看法。
作为一个转型中国家,中国经济确实有许多有待解决的内部结构性问题。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去年中央经济工程会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目标就是在于解决那些问题。然而,从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节节下滑的主要原因则有外部性和周期性的因素。
年和中国处于相同发展程度的其它金砖国家--巴西、印度、俄罗斯的增长速度分别为7.5%、10.3%、4.5%,年巴西和俄罗斯增长速度分别下降为-3.8%和-3.7%。增长下滑的情形和中国相同,幅度更大。他们并不存在我国国企比重高、投资过多、消费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印度年的增长速度为7.5%,表面上比我国好。但是年印度的增长仅为5.1%,下滑比我国深,有触底反弹的因素,另外更重要的是印度年调整了统计方法,使其增长速度提高了将近一个百分点,所以,实际上印度的增长表现和我国一样。不仅如此,韩国、新加坡等高收入、高表现、外向型国家,年的增长率分别为6.5%和15.2%,年则下降为2.6%和2.0%。这些高收入、高表现国家不应该有多少内部结构性问题,但是,在同期增长下滑的情形比中国还严重。只有共同的外部性、周期性因素才能解释为何这些国家在同一时期都遭遇到相同的增长减速。
(-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速图;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其实这种同期增长速度普遍下滑的现象并不难理解,一个国家每年的经济增长由三个部分组成:出口、投资和消费。首先,年到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出口增长率是16.8%,由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尚未从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中完全复苏,增长乏力,消费不振,导致我国出口增长锐减。年的出口增长率下降为6.1%,年进一步下降到-2.8%,今年上半年则又下降为-7.7%,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东亚出口导向型发达经济体同受此影响。其次,年为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采取了积极财*去支持投资,启动需求,这些项目大多已经完工,在国际经济尚未恢复常态,外需不足,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低,投资增长率必然出现周期性下降。这种投资的周期性下滑也是在所有国家都共同发生。在出口和投资增长下滑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就只剩下消费一项,我国因为就业和家庭收入尚未受到多少影响,消费的增长还维持在8%左右,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出口比重高的东亚高收入经济体则消费增长也大幅下滑,所以,增长下滑的幅度比我国大。
自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爆发,至今已经8年,遭受危机冲击的美欧等发达国家出于*治的原因难于推行降低工资、减少福利、金融去杆杠、*府减少财*赤字等必要的结构性改革以提高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有可能出现和日本在年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以后同样的长期增长疲软,弱化了国际需求,我国未来的增长将更多依赖于内需
在此状况下,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决策部署,适度扩大总需求,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并坚定不移地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保持定力,推进提高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的制度优势。
在*策的具体落实中,扩大总需求上则可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补短板措施结合起来。首先,我国的产业还有许多短板。中国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即使现有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产业出现相对严重的产能过剩,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因为工资上涨失去比较优势,这些都属中低端产业。中国年进口的国内不能生产的中高端制造业产品就达1.2万美元,这方面的投资机会很多,经济回报率很高。
其次是基础设施,中国过去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做了不少,但是,主要集中在连接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等,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如地下铁、地下管网等则还严重不足,这方面的投资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率,社会回报和经济回报都很高。
第三是改善环境,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保方面的投资会有很高的社会回报。
最后是城镇化。我国现在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6%,发达国家城镇人口一般占80%以上,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城镇化将不断推进,随之需要大量的住房、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服务投入。另外,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方面也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上述都是我国经济的短板,具有高的经济和社会回报。这些都不是传统凯恩斯主义挖个洞补个洞,建成后不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投资。在短期创造需求,增加就业,建成后可以从供给侧提高生产力,降低交易费用,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属于超越凯恩斯主义的举措。这些补短板的投资将增加对目前产能过剩严重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的需求,也将有利于去产能的结构性改革,这些过剩产能产业也是高杠杆产业,需求增加,盈利改善,将有助于这些产业中的企业还本付息,降低杠杆,所以,也有利于去杠杆的措施的落实。
在经济面临下行,国内尚有大量好的投资机会的短板可以补,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最大的不同之处。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已经处于世界的前沿,经济下行出现产能过剩,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很难找到,即使现在有了3D打印、电动汽车也只是一两个领域,不像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有很大的升级空间。其次,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普遍完善,顶多是把老旧的基础设施稍微改善一下;发达国家的环境也相对较好,城市化已经完成。所以,在经济下行时,判断中国的发展前景,不能简单拿发达国家的经验作为参考,中国在经济下行时,确实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告上所说的,回旋的空间大、发展韧性强。
有好的补短板的投资机会还需要有投资的资金,在这点上中国也同样具备许多优势:
首先,我国中央和地方两级*府积累的负债总额占GDP的比重不到60%。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府负债都已超过%,我国运用财**策来支持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比其他国家大得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地方*府通过投资平台借银行或影子银行的短期债务来进行长期基础设施投资,出现期限不配套的问题。现在财*部允许地方*府发城建债来置换其在银行、影子银行的欠账,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必要时可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来支持基础设施投资。
其次,我国的民间储蓄接近GDP的50%,是全世界最高水平的国家之一,可以用*府的积极财**策来撬动民间的投资,包括以PPP的方式开放民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第三,投资需要以外汇从国外进口一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我国则有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以上三点是中国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不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多好的投资机会,但他们面临外部冲击和周期性下行时,经常受限于*府的财*情况不好、民间储蓄率低或外汇储备不足的瓶颈限制无法投资。我国在投资上则没有这些限制。
另外,我国的银行的利率和准备金率高,*府也可以用降低利率和准备金率等增加货币、信贷供给的*策来支持投资,不像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利率已经在零甚至是负的水平,出现了流动性陷阱。
上述条件使得我国的回旋的空间大、可用的*策措施多、发展的韧性强。这些有利条件在“十三五”期间都不会有变化,把我国这些条件利用起来,在必要时用积极的财**策撬动民间投资,用货币*策增加信贷支持有效投资来补供给侧的短板,就会创造就业,收入增长就能得到保障,消费随之也会增加。即使外部条件相对不好,出口增长疲软,依靠国内的投资和消费,我国也有条件和能力在“十三五”期间取得年均6.5%以上的经济增长,在年时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也仍将是世界增长的引擎,每年为世界贡献30%以上的增长。
三、和田经济发展模式和机遇
在上述的宏观环境之下,和田该如何抓住机遇,以适合和田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造就业,摆脱贫困,实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这是在座的和田各级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
目前和田万人口中,80%还是依靠农业生活,且有60万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这与我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情形十分相似。从我国改革前后发展绩效对比的经验总结,和田在“十三五”期间以及以后的经济发展中除了要发展和田具有地区优势的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产业和旅游业外,应该按照比较优势、利用后发优势,从农业转型升级到制造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并在*府的因势利导下,积极招商引资,以大进大出的方式,利用国内国外的资金、技术,迅速在7县1市各自形成具有竞争优势,能创造几万甚至上十万就业,产品面向国内国外大市场的产业集群。根据我这次调研的初步认识,目前和田在落实上述发展思路上具有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1、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工资水平迅速上升,再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快,我国每年减少的适龄劳动人口约为1千万人,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赖以快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逐渐丧失比较优势。现在我国沿海地区也出现了像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亚洲四小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情形,到了必须把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出口产业向工资水平较低的海内外地区转移的时候。目前和田的人均GDP只有全国的五分之一,不及东部沿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六分之一,在工厂工作的工人工资水平仅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一半左右。东部沿海的劳动密集加工出口产业一线工人的工资一般占总成本的30%,工资成本的优势是和田发展面向海内外市场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的最主要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可以弥补许多其它条件的不足。
2、和田地区属于绿洲经济,人均耕地只有1.2亩,农民有精耕细作、吃苦耐劳的习惯和从事家庭手工业的传统,其情形和东部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人多地少的沿海省份相似,能在东部沿海发展的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田的农民能够很快适应。尤其“公司+农户”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像织袜、毛衣、假发、编织等,一般由公司提供原材料、技术指导、品质管理和市场,部分生产工序在众多农户家里完成的行业,尤其适合在属于绿洲经济的和田发展。同时,由于众多人口集中在绿洲,密度大,能够像东部沿海省份“一县一品”、“一镇一品”那样,在每个绿洲形成供应链相对齐全、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是和田与同为低收入水平人烟稀少的牧区和山区相比的另外一个优势。
3、和田地处祖国西部边陲,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过高的交通运输成本,使得和田封闭闭塞,只能发展一些以当地市场为目标的家庭小加工业,难于形成面向全国、全世界大市场的产业集群,大量的劳动力只能从事半自给自足的农业,这是和田经济外向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我国遍及全国的铁路、公路、高速公路网的建成,大大缩小了和田和外部世界的交通运输时间和成本,使和田利用其劳动力资源和工资优势,发展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加工制造产业集群,产品进入全国各地乃至中亚、美、欧、非洲不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4、年5月第二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和年2月*自治区推进和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发展座谈会给予和田发展纺织成衣等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提供了许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策。这些*策远优于其它低收入地区能给的优惠,对投资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交通运输不可逾越的障碍已经克服,以及以上三点有利条件下,如果和田地委书记、专员和所属的7县1市的书记、县长、市长,能够像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东部沿海各地的领导那样,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充分利用和田的工资和*策优势,针对东部沿海省份面临转移、又适合在和田生产的劳动密集加工出口产业,从“两头在外”的简单加工作为切入点,主动出击,亲自动员,为客商排除生产、物流以及*策落实上的困难,把在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内拥有资金、技术、管理、国内外市场订单的加工出口企业引进到和田来落户,借船出海,加速发展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就能把和田目前富余的60万农村劳动力从社会稳定的包袱,变成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有利依靠。
以我这次调研所观察到的和田县经济新区里,从号称“世界袜都”的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转移来的织袜厂“图力帕纺织品有限公司”为例,该厂去年3月引进,7月开始建设,12月试产,以“两头在外”的方式,织袜的原材料全部从诸暨由卡车经陆路运抵和田,仅需4天左右,一辆可运载35吨原材料的卡车运费仅为2万多元。和在大唐生产相比,增加的物流成本仅占总生产成本的1~2%左右,而减少的工资成本却可达15%以上。该企业目前雇佣人,并已实现盈利,计划到明年雇佣人数增加到人。
(诸暨市以大唐镇为中心、辐射周边17个乡镇的区域是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年这里共生产袜子亿双;图片来源:新华社)
(年新华社报道称“世界袜都”遭遇节后用工荒。图片来源:新华社)
袜子的生产,袜筒适合在工厂由纺织机器大规模生产,决定袜子质量的关键程序“对目缝头”,仅能手工操作,非常适合以计件的方式分散到农户家中完成,所需设备的价格约元一台。“世界袜都”大唐镇目前以“公司+农户”的方式生产袜子,雇佣劳动力最多时达12万,产量占全国的70%,占全球的40%。由于工资上涨,劳动力短缺,大唐的袜业正在向工资水平较低的地方转移。有鉴于此,具有丰富劳动力的和田具备以工资的巨大优势克服运输成本少量增加的负担,尤其在*府有力的运输补贴,厂租、电力及税收优惠*策支持下,承接大唐的袜业转移的条件,只要*府积极招商引资,因势利导,有可能在和田迅速形成新的享誉国内外的袜业生产集群。
此外,陪同我来和田参加此次调研的20多名企业家来自成衣、假发、柳编等产业,他们所在的行业也都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也都是以“公司+农户”的方式组织生产,在沿海省份的地县形成的产业集群。成衣业在全国雇佣的人数达0多万人,假发生产在全国雇佣的人数达3~4百万人,柳编仅在安徽阜南一县就雇佣近60万人。这些产业也都面临和袜业相同的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产业转移的压力,是和田可以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一县一品”的行业。
我建议和田把在7县1市形成3~4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织袜、成衣、假发、编织加工出口产业集群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如果每个集群雇佣5-6万人,就会有20万个劳动力就业,每个劳动力以每月元的工资计算,将可为和田的万人每人每年增加2元的收入,单这项工资收入的增加即可以使和田地区摆脱贫困。通常一个制造业的工作岗位至少还可以带动2个服务业和其它就业岗位,这样不仅目前的60万富余劳动力可以实现充分就业,而且家庭收入还将进一步增加,和田的7县1市不仅可以全面脱贫,还将迎来富裕安康、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沿海地区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的机遇稍纵即逝,窗口期只有5年左右。目前东部沿海一线工人的工资水平在每月-美元左右,到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估计将达0美元。这些行业的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只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比如越南、柬埔寨、非洲,或是像和田这样的国内地区。如果,和田和国内目前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行动慢了,这些企业将主动转移到国外,或是没有转移到国外但在市场竞争中因为成本高而被淘汰,到那时和田缺乏可以“借船出海”的企业,想发展这样的出口加工产业将会是非常困难。反之,如果和田行动快,通过*府有力度的招商引资,以工资优势和*府给予的各项优惠*策,迅速在和田形成产业集群,和田在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的竞争中将会有先发优势。
对于和田来说,以产业集群的方式,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来解决就业,增加收入,消除贫困,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现在可以说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建议和田地区各级*府借鉴八十年代沿海地区一把手工程的成功经验,由书记、专员、市长、县长亲自抓招商引资,把此作为要务,尽快行动,抢抓机遇。
四、结语
在这个报告中,我讲了三点:一、从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经验对比,可以得出一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要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及先天具有的后发优势来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并利用当地资源和要素的优势结合国内国外的资金、技术的优势,使其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府要因势利导,发挥积极有为的作用,克服基础设施的不足,形成有吸引力的*策环境,快速在各地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会相对不利。按照“十三五规划”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我国*府根据适度扩大总需求,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发展条件,我国完全有可能取得年均6.5%以上的经济增长,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仍将每年为全球贡献30%以上的增长。三、“十三五”期间,和田地区只要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以及中央给予的各种优惠*策,在*府的努力下,抓住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转移的窗口机遇期,积极招商引资,在7县1市形成几个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一定能将60万富余劳动力从包袱转化为优势,摆脱贫困,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目标。如此,和田地区不仅将为全国减贫工作创造经验,也将为少数民族、边缘偏僻、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提供经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谢谢!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