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玉的路上,我认为有句话害人不浅——“一红,二*,三墨,四羊脂”,太多爱玉的朋友听到这话都不淡定了,就连羊脂这样的稀世珍宝都排第四了?为什么墨玉这么值钱?墨玉不就是青花吗?那红玉*玉又是什么样的呢?受此话影响,玉友的买玉逻辑有些混乱,觉得光求白还不行,四处寻找红色和*色,购买心态变得浮躁,浮躁的买家再加上水深的市场,造成的必定是一个又一个吃药上当的冤案。
红色与*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两种颜色,春节对联上喜庆的红色,康熙龙袍上尊贵的*色,都是一种文化基因,深植于中华文脉当中,而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和田玉,如果有了红*二色,则是纯净莹洁中多了亮眼的色彩。今天,小编就为朋友们说一说和田玉里的红色与*色。
红玉,是个传说
年春天的时候,有则新闻饶有趣味,报道称南京某珠宝展惊现传说中的“和田红玉”,持有者声称此块红玉是原生色,红玉虽然稀有,但还是存在的,并展示了此红玉的“瑰丽色彩”。
对于此件“红玉”的真伪,我没有见过实物,也不做讨论,不过由此可知的是,红玉是和田玉当中非常稀有的一个玉种,不能排除有红玉的存在,古人说红玉“赤如丹砂”,真正的红玉应当是在玉质很好的情况下,由内及外由表及里都是原生的红色。在我从业的这些年里,并没有见过真正意义上的红玉,身边的从事原料采集和加工的朋友也没有见过,所以当你在珠宝展上、淘宝上、古玩市场里,有商家声称售卖的是正宗和田红玉的时候,那很可能是这样的东西:
这里的红色,是在高温条件下,人工染上去的,并非原生色。有的玉友会问:“如果不是原生色,为什么雕过之后,里面的肉也是红色呢?”是啊,如果是染色的话,颜色最多附着在表面几毫米的深度,不会沁入玉肉如此深,动刀过后依然是红色,这是为什么?某次,我有幸上手了一块高大上的“红玉”:
这块“红玉”还配有某不知名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赫然标明“和田玉-红玉”,粗看颜色确实艳丽夺人,和田玉中从未见过如此色系,如果这颜色是真的,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啊!然而通过仔细辨别,能够发现在雕刻的根脚处有颜色的沉积,打灯来看,红色仿佛是包裹在玉石表面的,没有通体均匀的感觉,这是因为,这类假红玉是先雕刻,再染色,所以出现了动过刀的部分仍有红色,而售卖它的商家也正是抓住这点来力证自己的东西是真红玉。
类似这样的颜色,我还见过翠青色、粉红色,只要玉友们了解到这一层,就对那些眼花缭乱的“红玉”有了免疫能力。
*玉,多是*口料
红玉是个传说,而在市场上“*玉”相对多见一些,网上一搜“和田*玉”,会出来诸多结果,有描述为“鸡油*”的,也有形容为“至尊*”的,林林总总,让玉友们感觉*玉挺多,有的价格也不贵,那为什么*玉的稀有程度还要排在羊脂玉之前呢?
古人说过“*若蒸栗”是*玉,我认为“蒸栗”二字不单是对于颜色的形容,更是对玉质熟糯的一个描述,蒸熟了的栗子就是这种感觉:
而我们在市场上常见的“*玉”,极少能达到这个颜色和玉质,通常缺乏老熟感,而且不是正*色,而是*绿、青*色,这是因为大部分所谓的“*玉”,是*口料。*口料是接近*玉的一种玉料,在细度、油性、糯性上普遍达不到*玉的标准,不过因为偏*的特色,比较受市场欢迎,目前整体价格不算高。而一些商家正是利用了“*玉”的名号,销售着玉质一般的*口料,一个三四十克的青海*口雕件要价三万多,不明真相的玉友以为自己遇到了传说中的“*玉”,机不可失,咬咬牙掏了钱,却上了当。
*口料的底子还是白玉,在各种元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色,比如说受铁元素影响就会泛*,受铜元素影响会带有青色调,收藏者对于*口料的颜色也各有称谓:密蜡*、栗色*、秋葵*、*花*、鸡蛋*等等。
*口料的主要产地有*的若羌、且末、黑山,还有东北*口、青海*口等,我借着图片,简单说一下,希望大家对此有个大致了解:
若羌*口。若羌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面的一个县,有山料*口出产,有名的如扶果岭矿口,所产*口料大多数为青*色,正*色极少遇到,年夏天我曾专程去若羌寻找好的*口原料,但一无所获,所见皆是下图这种青*色,看起来和且末青*口差别不大。
在若羌的瓦石峡乡,出产戈壁料,其中就有戈壁*口料,整体油性不错,曾有牧民发现过色泽、玉质都非常好的戈壁*口,可以达到*玉标准,一面市就被库尔勒、乌鲁木齐的藏家买走,现在在公路旁的戈壁滩上,还有慕名而来的人们在捡拾戈壁料,但好的*口料实在难得,青花、青玉、白玉占了大部分。值得一说的是,除若羌以外,和田市的策勒县也出产戈壁*口。
黑山*口。黑山是玉龙喀什河上游的一个地名,属于和田市,从行*区划上来看,黑山*口料和策勒戈壁*口是能够被称为“和田*口料”的,黑山*口的色调也带青*,料性比较细腻,在市场上也有一席之地,石佛寺的新村原料市场就偶尔会有黑山*口料出现。
且末*口。且末同样是巴州的一个县,且末出产和田玉的历史非常悠久,是与和田齐名的玉石重镇,这里的*口料青色调更为常见,甚至可以说以青色为主,略显*色,且末青*口玉性不错,细腻熟糯,不过多裂,容易起性,所以多用来做山子和挂件,可以用工艺借掉绺裂,而出牌子和手镯比较困难,有时候几十公斤的料子也无法切出一只手镯,普通的青*口原石在维族人手上一般需要统货购买,起步价格小四每公斤。
青海*口。如今市场上的*口料,青海*口占了大多数,其颜色青*,有着青海料水透的特点,偶有水线和白棉析出,只要能认得青海料,也就不难分辨青海*口。
东北*口。又称老*玉或*白老玉,是辽宁岫岩县所产的*口料,为红山文化中玉器的主要原料。岫岩县以出产岫玉(蛇纹石)闻名,而这里的河磨玉、*白老玉则是透闪石结构,东北*口的玉质细腻,白中带*,也带有和**口一样的糖色。
在买玉的时候,对于*口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就对于*口和*玉的区别有了认识,商家把*口料称为“*玉”来销售,其实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过,只是标准还不够严谨,只要销售价格和玉质相符就好。以上,我们对于红玉*玉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相信朋友们不会那么轻易地迷信红*二色了,不过,在和田玉中,还有几类重要的色彩类型值得聊一聊。
红糖与*糖
和田玉中,红色与*色还常见于糖色之中,糖色是铁离子作用的原因,其色彩多样,有红糖、*糖、翳糖、黑糖等等形式,最重要的色彩便是红褐色和*褐色两种。
且末、若羌一带所产山料中,所带糖色多为红褐色、棕红色:▼
俄料所带糖色,多有*褐色、棕*色:▼
糖色的变化丰富多元,偏红的糖料不一定就是且末出产的,且末糖料也有*色、虎皮色等等,而下图的“红糖”看似艳丽漂亮,其实是人工烤上去的:▼
而韩料中常见“烤糖”工艺,用高温做出黒糊状的颜色,模拟自然的糖色,其颜色既不偏红也不发*,而是焦黑色,比较容易分辨,比如:▼
玉友们往往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有山料、俄料是带糖色的,其实在戈壁料和籽料中都有糖色出现,籽料穿糖,也是我们切料时候最担心的事情之一:▼
和田玉当中的糖色,也是富含红*二色的一个重要领域,有机会我会详细聊聊,我们再来看一看籽玉皮色当中的“红与*”。
红皮与*皮
“洒金皮”“枣红皮”“*皮”这些对于籽玉皮色的描述并不新鲜,在籽玉的表皮色彩当中,红*二色是尤为常见的,玉龙喀什河富含各种元素,在经年累月的冲击浸泡下,皮色自然形成。籽玉的皮色又分为油皮、沁皮、僵皮等类型,在此不表,我们先来看一下籽玉的红皮:▼
然后是*皮:▼
不难发现,籽玉皮色的红与*其实是共生的,红皮当中能找到*色,而*皮也有偏红的部分,这正是籽玉皮色丰富、有层次的最好佐证,是鉴别皮色真假的重要根据,我们看下图:▼
这样的*色并没有层次,是二上的假皮,再看下图这些红艳艳、*灿灿的假皮:▼
此类红*颜色,不是和田玉的原生色,与文中开头所讲的染色红玉性质差不多,玉友注意鉴别。
红沁与*沁
说到和田玉里面的“红玉”“*玉”,沁料是免不了的话题,沁料是籽料的一个类型,是河床中各种元素长期侵染,进入籽料内部而形成的带有颜色料子,主要是红沁和*沁。红沁*沁是区别于红皮*皮的事物,皮色是指籽玉表面的一层颜色,而沁料则是颜色沁入了内部很深,使得整个籽料都具有了色彩。
我们来看看红沁:▼
还有*沁:▼
由于沁料有着“籽玉”和“原生色”两个标签,在市场上更得玉友追捧,不过这也不代表沁料就一定有价值,红*沁料的价值取决于颜色和玉质,可以说绝大多数沁料容易穿僵、穿黑,玉质粗糙,石性重而玉性差,在玉质不够好的情况下,无论是红色还是*色,都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好的沁料要满足以下标准:
1、色正,红也好,*也好,颜色端正,不带黑气;
2、肉细,结构细腻,油脂度好,而不是石头一样的粗粝不堪;
3、没有僵、棉、黑等毛病。
能够满足以上三点的沁料少之又之,一旦有这样的料子,必然价值很高,如下图的*沁独籽弥勒,肉细、脂浓、色*,这样的沁料可以称为“*玉”:▼
关于和田玉的红与*,我们谈了红玉的稀有、*口料、皮色和沁料,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市面上一些打着红玉*玉名号销售的类似事物。
其他易混淆品
一滴水可以荡漾整个湖面,一篇文章分享可以触动整个心灵。
感谢你的转发!
阁下想阅览与玉石相关的哪些内容,可
和田,*最南端的地州,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依昆仑山,总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沙漠戈壁占63%、山地占33.3%,只有剩下的3.7%是绿洲,还被沙漠、戈壁撕扯成大大小小多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和田人不断探索积累防沙治沙经验,并在治沙理念上寻求转变与突破,走出一条防沙治沙与产业相结合的道路。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在防沙治沙的路上,和田人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条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墨玉县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8月22日无人机拍摄)。
1逼退*沙站在楼顶远眺,满眼郁郁葱葱,在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杨树织成的防护林网格里,一片片枣树密密麻麻。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很难想到,一眼望不到头的树林外几公里处就是漫漫*沙——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虎视眈眈地抵在产业园区边。
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洛浦县产业园区,位于县城以东26公里的沙漠戈壁上,扼守着沙漠扑向县城的通道。郁郁葱葱的17万亩园区,是全县各族群众从年起种树防沙的成果。当年种树时,有人望着绵延起伏的沙包,怀疑种下去的树能不能成活。
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粒细小,见风起尘。在四季多风沙的和田,沙尘天气最多时一年中曾超过天。更为严峻的是,风沙肆虐、流动沙丘不断掩埋着良田,蚕食着绿洲。
和田,必须扭转沙进人退的局面。
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湿地保护建设,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治理,大力实施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绿色”倔强而坚定地阻滞着沙漠的进逼。
“现在,和田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绿地面积不断增多。截至年底,全地区森林总面积达.18万亩,绿洲森林覆盖率30%以上。”8月20日,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组书记陈宝*介绍。
年起就在林业部门工作的陈宝*见证了和田防沙治沙工作的转型,从上世纪80年代前的被动防御,到后来的重点治理,再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的以项目为依托,科学规划整体相结合……和田逐渐把防沙治沙主动权握在了手里。
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和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建设捷报频传。
“这些年,我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设置防沙治沙保护屏障,效果明显。已形成了余公里长的防护体系,防护屏障连起了各县市。通过综合治理从沙漠中收回沙化土地余万亩,实现了防护林网格化,并向整片防护林体系转变。在绿洲内部,通过生态林和经济林相互结合的方式,为防沙治沙的可持续发展和林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陈宝*说。
防沙治沙逼退*沙,得益于*和*府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无数平凡人的奋斗和坚守。
“刚来的时候,管护站连驴都没有,我赶着牛车去巡护。”多来提·买提尼亚孜说到这里,周围的年轻护林员都笑了。多来提是洛浦县杭桂达尔湾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护林员,年就干起了这项工作。现在,管护站里配备了皮卡车、沙地摩托车、摩托车等,年轻的护林员很难想象当年的艰辛:多来提每次巡护都要背着馕走五六天,晚上能找到羊圈睡觉就很满足了。管护站年之前照明一直靠蜡烛,后来用上了太阳能,只够点亮一个灯泡。年之后,管护站才用上了电视机、冰箱。
再过4年,多来提就60岁了,到时他要把儿子也送来当护林员。“退休以后,有机会我还要来站里看看。”他笑道。
和田市吉亚乡团结新村鸟瞰(8月21日无人机拍摄)。
2变害为利8月16日,记者一行来到和田市吉亚乡团结新村昆天园区。中午时分,蜻蜓在苗木培育场上空飞舞。北美一号杨、乔化沙棘、大果沙棘等耐盐碱、耐干旱,既能防风固沙经济价值又高的苗木在沙漠上茁壮成长。
昆天园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建立之初就确立了防沙治沙、林果专业化种植、畜牧养殖为主,科学治沙、有效节水、效益兼顾的可循环发展之路。
“这些树木与种植传统青杨相比,每年每亩可节约用水立方米。”*昆天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英剑说。
“抗逆林木良种苗木规模化快繁示范基地”“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等一个个项目在园区落地,杏李、香味苹果、香妃海棠等果树开始结出饱满的果实。
陈宝*介绍,防沙治沙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企业在和田地区有多家。在*府的引导下,企业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曾经死气沉沉的大漠因为防沙治沙与经济效益并重,显出了勃勃生机。
年,墨玉县湘红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入了墨玉县玉西开发区。公司在沙漠上种植红枣,现在形成了红枣为主,蛋白桑、构树等为辅,肉羊养殖相结合的种养模式。
“公司现在有红枣亩,农民租种,我们无偿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公司总经理陈九大介绍,农民租种土地分担了公司的资金压力,同时也能获得沙漠治理带来的效益。
在*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洛浦县产业园区,高大挺拔的杨树像卫士一样守护着园区。
“园区已形成独有气候,降雨量大大增加,现在有红枣7万余亩,形成了以红枣为主的林果种植及特色养殖、设施农业等多元发展的格局。”园区*工委书记牟春瑞说。
通过多年努力,和田的特色林果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拉动广大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年底,全地区林果种植面积达.37万亩,挂果面积.01万亩,林果总产量92.06万吨。其中,核桃种植面积.94万亩,红枣种植面积90.26万亩。此外,全地区玫瑰花种植面积达到5.78万亩。
和田丰富的沙漠资源也产生了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8月16日,“皖和号”旅游专列抵达和田。余名安徽游客开始了为期3天的大美和田游。在和田市大漠湖杨生态景区,游客充分领略了沙漠风情。
同时,依托环塔拉力赛的品牌优势,和田积极打造沙漠游,形成了“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和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副书记、副局长周能文说:“凭借沙漠探险游、沙漠自驾游、沙漠越野场地适应性训练等沙漠特种旅游产品,结合特有的民俗风情、红色旅游资源,和田通过错位竞争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旅游模式。”
和田市出租车司机玉散·艾则孜正在给自己的电动出租车充电(8月19日摄)。图片均由本报全媒体记者周鹏摄
3挺进大漠“原来的荒漠草场七八亩地才能养一只羊,现在一亩地可以养两三只羊。今年就这一项,乡里每户增收元没问题!”8月22日,指着向大漠深处挺进的绿色草场,策勒县博斯坦乡副乡长麦麦提热依木·纳斯尔很骄傲。
作为乡里2.5万亩人工补水喷灌饲草料基地建设的参与者与负责人,麦麦提热依木谈起这个项目,十分兴奋。他说,基地建设采用的是自压式喷灌技术,用管道引来山里融化的雪水进行草场灌溉,最大的好处是不用电,管护好就行。项目实施以后,山区的饲草料基地草场得到了恢复,比以前茂盛了许多。实施项目有一半的面积在沙漠,那里原有的沙漠也“披”上了绿衣,形成了新的草场。
20年前,记者曾去过策勒县的山区乡镇采访,对那里沿途的荒凉印象深刻。这一次,记者眼中的景象完全不同了:这里有看不完的绿色,路上还不时遇到外地牌照的自驾游车辆。
麦麦提热依木告诉记者,这两年夏秋季节来的游客特别多,在游玩、住宿、餐饮等方面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了不少收入。
“博斯坦乡实施的大面积高效节水灌溉草场建设,对策勒县乃至和田地区昆仑山区,特别是前山与荒漠接壤地区草场的建设,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陈宝*表示,草场建设有效遏制了山区草场和荒漠草场的生态环境恶化,为和田地区昆仑山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生态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周英剑说,当年,他带着公司第一批员工在沙漠上种防风林,住了4个月帐篷、2个月羊圈,常常刚端上饭碗,一阵大风刮过,饭就成了沙子饭,没法入口。
“第一批多名员工中,坚持到现在的不到10%,但是树活了下来,并且成林了。”周英剑说,如今,和田防沙治沙向沙漠进*的环境越来越好、措施越来越多、理念越来越新、成效越来越显著。
几十年来,在与沙漠的斗争中,和田付出了巨大努力。
和田的实践证明,“沙退人进”不是幻想。
一道道矗立的绿色屏障,不但造福了当地,也为全区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那是一座座丰碑,必将为历史铭记。
END
来源:*日报
记者:徐博任江姚刚赵悦周鹏
编辑:朱维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