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霞浦知青往事九陈岭糯米和田头集体野餐
TUhjnbcbe - 2021/5/5 20:21:00
往日时光——苍基山

霞浦县水门公社苍基山茶场知青生活回忆片段

作者:一位老知青

九、免费午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年的苍基山有。一年之间,寥寥三五餐。用餐地点,田头地垅。用餐人数,二十人左右。主食,糯米饭,外加一种能见到少许猪肉的菜肴。期盼指数,五颗星,完胜当今茅台,XO,燕鲍翅大餐。几十年过去了,田头午餐的米香,仿佛还在鼻间游荡不息。饭后的饱嗝声,穿透时空,在心中仍旧回响。

上海,中国经济重中之重的大都市,在其所属的行*区域之外有几块“飞地”。据我所知,江苏省大丰市境内,就有一块面积不小的土地归属上海。早先或许只是上海的一个农场,承担着为大上海提供自产的粮油及农副产品。如今已演变为上海一些重大项目的落地处。当年小小的苍基山茶场也同样拥有“飞地”。地名称为“河山”与“半山”的两片水田,都离场部较远,不同方向地落到了临近村落的区域,成了苍基山的两片“飞地”。“飞地”上的插播与收割季,为了省去中午来回路途的耗时,需要在一天内完成“飞地”上所有农活。通常采用早出晚归,中午送餐至田头的作业模式。“免费午餐”就此生成,用霞浦方言俗称“送dao”甚为亲切。香喷喷,弹性十足的糯米饭午餐。在大多周边村落的老百姓,长年以地瓜米为主食,逢年过节方能吃上几顿白米饭的年代。算是精贵、稀罕且富有营养的美食,已不仅仅是一顿寻常的午餐。记忆中的午餐标准为每个人定量两斤半到三斤左右的糯谷,男女少壮,童叟无欺。我在茶场下乡期间,约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兼管过集体粮仓。用现在的语言描述,就是充当了苍基山粮食进仓,出仓,加上守仓的第一责任人。提供“免费午餐”的当天清晨,我与兼任苍基山机房事务,早我两年下乡的一位*姓知青大哥,不会随大队人马一道早早出工。两人一起从粮仓按量出库糯谷,大哥用有力的臂膀,摇响了柴油机,带动了碾米机脱谷碾米,再经风车扬尽米糠。生成后的白净糯米交给伙房负责做饭的大妈。而后我俩才匆匆赶往“飞地”,汇入劳作的队伍。一粒粒匀称、糯白、饱实,产自苍基山陈岭的糯米,至今仍旧印象深刻,倍加难忘。只有抛洒过汗水辛勤耕耘,与土地如此零距离贴近的人们,才能对赖以生存的粮食,有着无比珍惜和由衷敬畏的情感。“为什么我眼中时常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的如此深沉!”这是诗人的情感。而在当年,为什么我们心中饱含期待,因为有一顿免费的糯米饭午餐,一份粮食短缺年代的稀罕福利,一群农耕之人简单的渴望与满足。日复一日的艰苦劳作,已经让我们对繁重的体力劳动习以为常。从天亮到天黑,满满一天的“飞地”抢活,已没有让我们有太多的畏与难。相反,有那么一顿“免费午餐”,多了一份享受福利的喜悦,多了一份正午时分,田头集体野餐的乐趣。我们这群来自城镇的年轻人,业已慢慢开始了身份角色的默默转换,自觉或不自觉中已渐渐融入了承载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农耕文明。坚忍与负重,淳朴与良善已在心田中循循萌塑成型。下笔至此,我不由再次在心中对自己喃语。如果没有后来*策性的知青快速返城流,我们之间有多少人,会慢慢告别都市,归隐乡土,回归到祖先原本伊始的身份——农民。在世俗的眼光中,这种从城镇到乡村的身份转变,或许是一种悲哀。但是只要你适应了,坚定地走下去。田园未必就是梦魇,都市也难说为天堂。云淡风轻,随遇而安,何尝不是人生的另一处桃花源。平均两斤半到三斤的糯谷,按保守出米率百分之六七十,就得碾出近约两斤左右的糯米。仅是一顿午餐,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知青,饭量显然偏小,能吃的完吗?以眼下的思维,这个疑问没毛病。就算是作为曾经的亲历者,我都时常思忖着,当年是如何将那两大桶糯米饭吃个精光的过程,似乎仍无法理解那个时期人们的饭量。物质匮乏的年代,人的胃口真是不可小嘘,更何况是重体力劳动下的高消耗和一年到头难得的美餐。不像平日里在伙房打地瓜米饭,还需要过秤按量扣粮。贵在“免费”的原由,促使着大伙实实在在地“放开肚子吃饱饭”。如今国人在饱食之余,重新挖掘了中华文化大成中的美食文化精髓。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疫情宅家之余,高厨在民间,花样之多的烹调技艺,美食种类,曝满朋友圈,令人瞠目结舌。饱食无虞的国人,开启了食不厌精的新时代。可就在四十多年前的中国农村,一顿免费的白米饭,都能让人觉得奢侈到拜天所赐。直至吃到肚子撑涨,肚皮圆滚,嗝声连连,还仍是意犹未尽。这前后之差别,恍如隔世!古语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自古以来,将吃饭问题逾越了皇权,直接上升到与天齐高的地位。这就是几千年来,大饥荒会成为农民起义重要动因的根源所在。中国共产*人开启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一个举世公认的成就,就是超越了过往的任何朝代,最大程度地解决了全境人口的吃饱饭问题。胡,温执*时期,更是让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赋得以终结。新时代的扶贫攻坚的伟大工程,更是将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性地解决中国农村最后的贫困局面。史无前例,功在千秋。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注定成为人类发展历史的分水岭。重塑国际间关系与各国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紧锣密鼓,势已在行。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将再次凸显。降低进口依赖,实现产业内循环,高层已在未雨绸缪,宏观布局。中华民族又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关隘。身处在这么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回忆着苍基山的“免费午餐”。会让你产生眼下的富足或许还比当年匮乏时期潜在着更多风险的疑虑,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中国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些年随着国际分工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慢慢逐渐成为粮食进口大国。疫情下的*经形势,让原本有序合理的国际粮食贸易变为复杂。国内农业领域诸多不合理的现实,特别是这些年农村的快速失地乱象,尚存的农地又因*策的缺陷与失衡,而产生大面积撂荒的现状。粮食生产,粮食储存,粮食价格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引发你产生深层次的思考。眼下全国性经济指标的大幅度下滑,隐约漫延开来的囤积潮,都能让你对未来产生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对苍基山土地的眷念,对当年苍基山自产自足的回望,更是觉得本真与亲切。我们是否又将重回“苍基山”的时代?我们是否需要重启“粮票”的功能?我们是否再次将保证人民“吃饱饭”列为国家最为重要的议题?但愿这些追问都只是段子般的玩笑。.4.28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霞浦知青往事九陈岭糯米和田头集体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