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ldquo翻车rdquo管你是不
TUhjnbcbe - 2021/7/12 10:12:00
在国人的固有认知中,许多行业,我们都会迷信老专家,参玉也概莫能外,例如去就诊,我们总会选择老专家,不必说丰富的从医经验,单是看人家的鹤发童颜,又淡定从容的气质,就令人心安,当然真要开刀做手术咱还是得找那些眼不花,手不抖,年富力强的大夫。而盘点近年的玉石收藏界也不太平,先是业内声名显赫的杨老为区区几万元的劳务费给假金缕玉衣站台助威,给国家造成了数亿元的经济损失,后来又有泰斗级的周老鉴定汉代玉梳妆台、玉凳子,在货主都已经承认自己找人伪造的情况下,周老依然坚口称自己的结论无误,可以说数位业界的标杆级人物瞬间轰然倒地,也令我们这些痴迷其中的爱好者不知所措。茫然过后,仔细想来此中无外乎两个原因:其一是看履历,这些老专家多无国学基础,而他们的青壮年学习阶段又刚巧赶上了动荡年代,虽然日常与国宝为伴,但很难有机会安心作学问。其二是近年的收藏热催生了各种新的造假手段,加以精巧设计的骗局,让“老专家们遇上了新问题”,一时之间措手不及,就晚节不保了。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局面,作为我们这些爱好者,当然是一方面加强个人业务素质,另一方面预防各种花样别出的骗局。今天我们就结合实际案例给大家讲几种收藏圈惯用的小花招,仅供大家参考。(一)贪小便宜吃大亏此类事情在收藏界最为普遍,可以说这一领域的每一个人都怀揣着“捡漏”的梦想,上至电视上鉴宝节目中乐此不疲的各种桥段,下至过街天桥上蹲着的一身农民工行头,面前摆一个尚带着土块儿的官窑瓷器的大兄弟,这些都是贪便宜者的特供菜肴。实话实说,要完全避除捡漏心理,在收藏过程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当一件千载难逢的好东西摆在你面前时,可以扪心自问,这东西我真懂么!?我何德何能,这么好的事儿就让我给碰上啦,天大的馅饼怎么就追着往我嘴里掉?先冷静下来,再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是在捡漏还是在往人家挖好的陷阱里漏。(二)讲故事不得不承认,很多古玩玉器业的老板们讲故事的能力比起单田芳老师来毫不逊色,其讲述的故事传奇色彩,种种神秘情节与不输《*吹灯》与《盗墓笔记》。其表述的感染力在令人神往之余,也能让不少人掏钱买单。讲一个前些天听的比较有趣的小段子与大家分享吧,某君称他的叔爷爷当年在宫中伺候皇上,深得宠幸(这就得点赞,比以前的身份背景介绍有很大改进,一是没说老人家是个太监,二是没说是自己的嫡亲爷爷)。宣统皇帝在一次龙颜大悦后意想不到的将仅有两枚的纯金制“*雕母”赏赐给了这位叔爷爷。当然,后来又经过一番波折,这枚无价之宝传到了我们这位兄台手中,他当然是因流年不利而要愧对祖宗的将之出让。东西我是看了,很是精致,初听这个故事也合情入理,但稍加推敲便破绽百出。其一,雕母的地位类似于今天的法定货币印版,这东西不由户部封存就是皇帝自己保存。岂有一高兴就送人的道理?恐怕桀纣一样昏聩的君王也不会将铸币权拱手送人吧!其二,纯*金这种过于柔软的金属极易变形,并不适合直接做雕母,这一错漏恐怕是造假者力求抬高其价值,而弄巧成拙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故事本身都很好听,但千万别太当真,权当自己买了本有声版的《故事会》吧。如果你要拿这事当成自己买收藏品的依据,那必然是被其洗脑,端一堆假货回家。(三)营造神秘氛围、请君入瓮最常见的这类手法就是先自己造个古墓或是借个早就被挖的古墓,买上些工艺品,种上草木,几年后再带人去挖。这办法虽然可信度高,但周期太长,如今也广为人知了。某次笔者陪朋友在沪上的一家古玩城淘宝,结果见到一家店铺中藏有几件参玉当时也不太明白的违规品,当下店主锁门、挂窗帘、放狗、关大灯、开台灯一番操作,顿感室内气氛紧张凝重。朋友就笃定的花数万元买了件小东西试水,可还没等出楼门他便知道上当了。上述那一气呵成的操作,不过是给当事者制造先入为主,认定其货品真实的心理投射罢了,这种手法在收藏圈屡见不鲜。(四)把故事作在藏品上近年不少高手厌倦了空口无凭的讲故事,创造性地将故事直接做在商品上,让那些靠看电视剧了解历史的收藏爱好者自己脑补出故事的梗概。人家啥都没说,你自己顺着蛛丝马迹分析出来的鉴定结果,你自己不信么?例如笔者为人鉴定过一套八枚清代八旗旗主印玺,体型硕大,造型完全模仿藏于台北故宫的清乾隆玉玺,典型电动工具雕刻,其材质为加拿大碧玉。如今说来这东西令人发笑,但收藏者用它的历史知识将其视若国宝,估价数十亿之多。另一次是有位以书画鉴赏闻名的兄台,他偶然淘到了一本封面局部已经被焚毁的册页。上面还有用带有愤怒气息的朱笔写下的“坚决打倒反动学术权威章士钊”的字样。看到这些痕迹,此君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从当年红色浪潮的火盆中抢救出的珍品,一时之间逢人便夸,只是不舍得给大家看一眼。不过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章老早年受聘去做北大图书馆馆长,因事务繁杂,就举荐了自己的家庭教师李大钊去上任。而润之先生当年也还是个图书管理员,不说日后章公对我*的诸多恩情,建国后润之先生还要每年从自己的稿费中支出元给章公,且章公的女儿多年担任毛的英文老师和翻译。老先生也确实在动荡年代被不明就里的小将们抄过家,但这事让润之先生知道还了得?他对章公都是一直执弟子礼的,东西很快就被原封不动的送回章家。磕头认罪是免不了的,又何至于有这么一本册页流落民间呢?但似模似样的将这些所谓的历史印记做在“古董”上的这种手段,其创意何其高明?咱们这些爱好者又怎能不多加小心?我辈中人且不要每天只一心想着发财捡漏,不加防范,咱们还没有杨老和周老那样的水平呢。

扫码一鉴真伪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翻车rdquo管你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