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温润内敛,就像一个内心宁静超脱的僧人,能够让人在赏玩玉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所以,玩玉也是修心。心若清净,风奈我何。与其在外违心赔笑,不如独自安静玩玉。给自己一点时间,静心玩玉,你会发现世间所有的烦恼,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和田玉的摩氏硬度在6.5~6.9之间,不同品种略有区别。一般说,青玉硬度稍大于白玉。硬度是鉴定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硬度对玉器琢磨很重要,硬度大,抛光性好,能使玉器发亮,同时,也便于保存。
和田玉已不再具有产地意义,成为了商品名。无论哪里出产的软玉,都统一使用和田玉这个名称。如:青海产的就称为青海料,俄罗斯出产的就称为俄罗斯料,*和田地区出产的就称为和田料,以此类推。
和田玉为何被称为“软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法国的矿物学家德穆尔就曾把和田玉作为研究的标本,而且经过和翡翠的对比检验后,他发现两者在硬度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因此,在年和田玉便被命名为“软玉”,翡翠命名为“硬玉”。
和田玉为什么到你手上就这么贵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得捋一捋和田玉籽料成本的来龙去脉,先从挖玉现场说起,挖玉可以分两方,机主跟地主斗,地主提供土地的一方,机主提供挖掘设备,人力,物资的一方,地主占的比例一般是45%,机主占55%,一个石头挖出来以后。
和田玉玉质是最为重要的。首先要看润度,温润的质地和油脂光泽是和田玉最大的特点。其次,和田玉的瑕疵多少也非常关键,外观纯净无暇的料子自然价格要高很多。
和田玉历代开采量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到清末,有文字记载的多年的历史里,和田玉的产量共计吨,平均年产量2.5吨。其中,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年间,共采和田玉吨,平均年产量2吨;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年间,共采和田玉吨,平均年产量1.5吨;在隋、唐、宋时期的年间,共采和田玉吨,平均年产量2.8吨;在元、明时期的年间,共采和田玉吨,平均年产量3.4吨;在清朝年间,共采和田玉吨,平均年产量5吨;新中国成立后,从年到年间,共采和田玉吨,接近古代多年全部开采量的总和。
为民藏的净化和流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