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秋园比活着更真实的活着
TUhjnbcbe - 2023/4/6 21:20:00

日头出来点点红,照进妹房米海空。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穷。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

年,秋园出生于洛阳的一户药店,父亲从医,家庭小康,年少时被裹了一半的小脚,十二岁那年两位嫂子因游船沉没而溺亡,父亲一病不起,半月后病故。年,秋园与国民*府参*处上校参谋长沙人杨仁受结婚,年底随仁受由洛阳返回南京。年,国民*府迁都重庆,秋园、仁受和儿子子恒从武汉中途下船,返回长沙看望老父。仁受在担任乡长时期,积攒的钱被人或骗或借,所剩无几。秋园不得不在小学任教以赚钱养家。年,第三个孩子夕莹疑似被人下*而死,夕莹死去后的第十个小时,秋园的第四个孩子子恕出生。

年,土改中秋园家被划为贫农,分到了田地和房子,仁受辞掉教师的工作专心种田,力有不逮,收成很差,一家五口依靠秋园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日积月累的劳累使仁受患上了疝气病,性情大变,频频寻死,丧失劳动能力。

年,长子子恒为了家里的生计,放弃了参*的愿望,成为一名公办教师,被分配到离家里的小学。家里其他孩子都读不起书,只能由秋园、仁受在家偶尔教学。

年,土改复查,秋园家由贫农被改划为旧官吏,秋园丢了工作,家里被洗劫一空,全家被欺压。仁受被抓走批斗七天,所幸从未作恶,被放回家。

家中弹尽粮绝,秋园带着女儿之骅去各处讨饭。家中孩子太多,无奈将儿子田四送养给一户人家,一月后发现那户人家虐待、遗弃田四,秋园赶忙将孩子接回家中。

年饥荒年代,仁受不停水肿又消退,在饥饿中死去。秋园让女儿之骅去上学念书,自己带着儿子子恕和田四回到洛阳娘家,呆了一段时间后,不愿为难娘家人,在车站遇到一位大姐,跟着她去了湖北汉川,靠做衣服谋生。

年,湖北严查外来人口,秋园被迫带着两个儿子嫁给了王家台村的书记,幸运的是王家人对她和两个儿子都很好。半年后,秋园怕两个儿子给王家增加太大负担,就让子恕回了湖南老家。

年,儿子田四在湖里游泳不幸溺亡。

年,丈夫病死,秋园回到湖南,住在老屋,子女们轮流照顾。子恒提早退休,照顾母亲。

年,秋园跌了一跤,摔断胯骨,躺在病床上,夏天死去。

秋园的童年时代结束于十二岁——那年春天,她失去了三位亲人。

亲手送走自己的亲人,这只是开头。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秋园生下了五个孩子,带活三个,夭折两个。四十六岁,她埋葬了丈夫。秋园自己活到了八十九岁。去世前那几年,她常说的话是:“不是日子不好过,是不耐烦活了。

我身边一位朋友曾跟我讲述过她父亲的死亡。那年妈妈和别人远走他乡,留下患病的丈夫和4个子女。他父亲去世的那年她上高中。她说的其他细节我已记不清,但我仍然非常清晰的记得,她说:父医院哭了整整一夜。你体会过心痛的滋味吗?心真的会痛。她哽咽着···我后面反复回味着:心真的会痛这句话。

人生就是一场奔向死亡的旅程。我们无法改变结局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生活的态度。引用杨绛先生的一句话: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金金能有多少?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如何去定义幸福?无法就是懂得满足罢了。秋园一生都在瓢泼。在历史的进程中。她和她的家庭以及当时无数个底层人的家庭,卑微的像一群蝼蚁。她们要的只是吃饱饭。要的只是孩子们身体健康。然而这都不行。在悲剧面前,她们勇敢隐忍坚强。孩子为了家庭可以放弃当兵的机会,母亲为了孩子可以放弃面子去乞讨。

我们呢?在这物质丰盈甚至过剩的时代。我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够好。恨自己的父母努力不够早。我们总是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断的和别人比较比较再比较。

人啊!不过寄居的过客,忙忙碌碌为自己的欲望各种奋斗打鸡血。却忽略了自己努力的初衷。为了家庭!可却忙着赚钱没空陪伴。为了自己!可却在熬夜和高强度劳作中不断透支自己。

最后想起一句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园比活着更真实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