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4张馆藏图片,真假对照系统分析,掌握古玉
TUhjnbcbe - 2023/4/8 1:47:00

古玉鉴定六要素中,沁色十分重要。而沁色的成因与机理,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这篇文章以西汉“皇后之玺”为教材,系统分析沁色产生的原因,附三张仿品图,更加直观。

一、沁色机理:源自分子运动,用俗话说,就是“苍蝇不叮无缝蛋”

1、首先,蛋是内因。这件皇后之玺之所以光洁如新,主因是玉质太好,可称之为羊脂玉。和田玉分子化学式中,含有一个[OH]2,这是羟基,即结构水。结构水在正常情况下十分稳定,但在特殊墓葬环境下,由于温度、湿度的变化,结构水会发生逸出,久而久之,玉器表面的分子出现间隙。当然,这个过程特别缓慢,需要经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有明显变化。表面结构松散的玉,也就相当于这只有了缝的蛋。

2、苍蝇来自于周围的土壤。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三价铁离子,呈*色到褐色,且溶于水,在潮湿的墓土中,呈游离态。当潮湿的墓土与有了表面间隙的玉器,发生正面接触以后,由于分子运动,游离态的铁离子就进入了玉表,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沁色。

二、沁色的表现形式与鉴定要点(敲黑板)

1、沁色随着玉器松散的表面结构逐渐渗入,顺着晶格走,不会浮在表面,这是造假很难企及的。仿品常用酸腐染色、火烧炸裂等,仅仅破坏玉表,难以渗透。

仿品1

2、有裂必有沁。玉表的裂,也就是鸡蛋的缝,这是沁门,显色有机质会由此进入,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

仿品2

3、有皮必色变。高古玉所用玉材,多为带玉皮的甘肃闪石玉,如马鬃山、马衔山、三危山等地所产玉石,白色玉皮经氧化后,颜色加深,成为*色。

仿品3

4、沁色深浅不一、浓淡不一,如天上白云朵朵,如墨水浸染宣纸,灵动飘逸,而仿品呆板,毫无灵性。

本文以西汉玉玺为教材,分析沁色形成的机理与沁色特征、鉴定要点,希望能为您提供一点点帮助。

1
查看完整版本: 4张馆藏图片,真假对照系统分析,掌握古玉